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炉甘石药用历史悠久,始载于《外丹本草》,别名叫异极石、甘石、浮水甘石等。炉甘石来源于碳酸盐类矿物方解石族菱锌矿Smith sonitum的矿石,或含水碳酸盐类矿物单斜晶系水锌矿[Zn5(CO3)2(OH)6],性味甘,平,归胃经,具有解毒明目退翳,收湿止痒敛疮的功效。目前,炉甘石在临床上经炮制成极细粉后制备成炉甘石洗剂或炉甘石凝胶剂外用。由于炉甘石极其难溶,在制备炉甘石洗剂过程不易保持混悬状态,易沉淀,且外用时有砂感、沙砾感,涂布不均匀等,影响临床疗效。因此,应对炉甘石的临床应用形式进行研究。分散片适用于难溶性的药物,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剂型,能在水中迅速崩解,形成均一混悬的溶液。为了能使炉甘石快速、均匀的分散在炉甘石洗剂的溶剂中,且能达到省时、省力,防治粉尘飞扬的目的。本研究以炉甘石为对象,通过对炉甘石炮制前后物化性质及煅炉甘石分散片制备工艺的研究,为炉甘石提供一种新的应用形式,为难溶性药物的临床应用提供示范。1.炉甘石的资源分布与样品收集鉴定炉甘石主产于广西大苗山族自治县的四项、融安县的长安垆,桂林葛家塘,集散于桂林,以及山西、贵州等地。本研究收集了13批广西玉林、广西融安县、四川、贵州、安徽及山西等地炉甘石,对收集的13批炉甘石药材采用X射线衍射法(XRD)、滴定法进行鉴定。XRD法结果表明:13批炉甘石中仅有1批炉甘石的主要成分为单斜晶系的水锌矿[Zn5(CO3)2(OH)6]和正交晶系的异极矿Zn4Si2O7(OH)2,其余12批炉甘石的主要成分为三方晶系的方解石CaCO3,不含碳酸锌;采用滴定法测得仅有1批炉甘石的ZnO含量为63.36%;其余12批炉甘石的ZnO含量均低于40%;XRD法和滴定法测定的结果相一致,市售炉甘石的商品药材伪品比例较大,收集的某几家具有(GMP)认证的企业生产的炉甘石是伪品,故亟需建立严格的质量管理方法及质量标准,以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XRD法较滴定法简便、快捷,故笔者建议将XRD法纳入药典,可作为炉甘石快检的方法,为矿物药的快检提供依据。2.炉甘石的炮制工艺研究炉甘石的炮制方法主要有明煅、水飞、三黄汤制等。目前,临床以煅后研细粉较为常用。但对其炮制工艺并无具体参数。《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炉甘石项下仅规定炉甘石煅制红透、水飞,并没有明确煅制温度、时间及药物粒度大小,对于水飞工艺也没有具体要求。本研究以氧化锌的含量为指标,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对药物粒度、煅制时间及煅制温度进行考察,优选炉甘石的最佳煅制工艺;首次采用显微镜下动态观察炉甘石的形态和粒径来优化水飞工艺,确定的最优炮制工艺为:取24目炉甘石适量,400℃煅烧4h,加5倍量的水研磨至糊状,再加40倍量的水搅拌,静置8min,倾出上层混悬液,再加水搅拌,水飞6次,将水飞混悬液静置21h以上,于120℃干燥,即得。通过炉甘石炮制过程中各因素对有效成分氧化锌含量及炉甘石形态、粒径影响的研究,为炉甘石的炮制机理提供实验依据。3.炉甘石炮制前后化学成分及物相研究炉甘石的炮制不仅是粉碎过程,而且是碳酸锌(ZnCO3)/碱式碳酸锌[Zn5(CO3)2(OH)6]向有效成分氧化锌(ZnO)转化及物相变化的过程。XRD法研究表明,炉甘石炮制前主要成分为单斜晶系的水锌矿[Zn5(CO3)2(OH)6]和正交晶系的异极矿Zn4Si2O7(0H)2,经炮制后炉甘石的主要成分为六方晶系ZnO和正交晶系的异极矿Zn4Si2O7(OH)2。通过对炉甘石炮制前后化学成分及物相的研究,为炉甘石的炮制机理提供实验依据。4.炉甘石分散片的原料药筛选4.1不同粒径煅炉甘石物化性质的比较研究本研究采用激光粒度分析仪、红外分光光度法(IR)、电子扫描显微镜等对极细粉(200目)、300、400、500、1000目煅炉甘石的物化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不同粒径煅炉甘石的主要物相和化学成分无显著差异,随着粒径减小,炉甘石逐渐均匀,粒径分布范围逐渐变窄,真密度、孔隙率及孔直径均随着粒径的减小而减小;但滴定结果表明,明煅水飞法制得的煅炉甘石极细粉中ZnO含量相对较高。由于炉甘石的药理作用不仅与ZnO的含量有关,而且与其粒径大小有关,故研究确定对炉甘石进行炮制时,先采用明煅水飞法制成极细粉(200目)后采用振动磨粉碎成1000目或更细,这样既能使煅炉甘石中ZnO含量相对较高,也可使煅炉甘石的粒径减小,进而提高药效作用,亦可涂布均匀,使患者的依从性更好。4.2不同粒径煅炉甘石体外透皮渗透比较研究本研究首次采用将炉甘石制成不同粒径的方法对炉甘石洗剂的制备工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粒径(200、300、400、500、1000目)煅炉甘石洗剂,其体外渗透过程均符合零级方程,炉甘石粒径的减小,能提高药物累计渗透量及透过率,1000目炉甘石的累积渗透量相对较高,渗透时滞相对较低,故炉甘石粒径的减小能促进药物的透皮吸收。4.3不同粒径煅炉甘石体外抑菌活性的比较研究通过测定抑菌圈的大小,对不同粒径(200、300、400、500、1000目)煅炉甘石体外抑菌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炉甘石相比较,经炮制的炉甘石对不同细菌的抑菌活性有增强的趋势;不同粒径炉甘石对各细菌均有抑菌效果。随着炉甘石粒径的减小,抑菌活性有增强的趋势。其中1000目炉甘石抑菌效果为佳。通过对不同粒径煅炉甘石的物化性质、体外透皮渗透及体外抑菌活性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000目煅炉甘石的体外透皮吸收及抑菌活性为佳。5.市售炉甘石体外抑菌活性研究本研究在对收集的13批市售炉甘石的化学成分研究的基础上,对其余12批市售炉甘石的抑菌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CaCO3为主成分的样品无抑菌作用,不能替代炉甘石使用,属炉甘石伪品。6.炉甘石分散片制备工艺研究本研究以崩解时限、分散均匀性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考察了不同粒径煅炉甘石粉体原料、崩解剂、粘合剂的类型及用量,优选出的最佳分散片处方比例为:1000目煅炉甘石:交联甲基纤维素钠:3%的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100:5:34。由于本研究制备炉甘石分散片主要是用于配制炉甘石洗剂用,进而解决在制备过程中不易保持混悬状态,易沉淀,且外用时有砂感、沙砾感,涂布不均匀等问题,故制备的片剂的大小及重量应根据临床使用的剂量来定。由于本课题还在进行中,关于炉甘石分散片的片重及质量标准的建立的详细内容,还在不断完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