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种植模式的研究对进一步提升玉米单产水平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通过实地调察、文献查阅并参考近3年通辽市各旗县玉米高产创建资料汇编,对通辽地区现有的几种种植模式进行了调查及综合评价分析。认为大小垄种植模式和宽行轻简种植模式通过合理的扩行缩株,改善了增密种植下群体的通风透光条件,提高了群体后期的光合能力,实现了增密增产的目的。氮肥后移和行侧交替追肥,提高了氮肥利用率。提高喷药、追肥、收获等田间作业效率30%左右。4m畦田播种、追肥由过去往返作业变为单程作业,实现了轻简增效。免耕、少耕和交替休闲,既减少农机作业成本,又减少了农机碾压对土壤的负面影响,有利于耕地的可持续利用。大小垄种植模式轻简作业,每公顷节少成本600元左右,平均增产30%,增收1800元左右;宽行轻简模式免耕少耕、轻简作业和减肥提效等技术每公顷节少成本900元左右;平均公顷增产750kg,增收约1200元,节本增收2100元左右。高光效种植模式仅限于试验研究,产量提高不明显,成熟期收获籽粒含水量偏高,推广优势不明显。膜下滴灌在大小垄种植的基础上节水增温,促进成熟,覆膜使前期成本每公顷增加750元,产量较大小垄种植增加不明显,由于是覆膜种植,增加了前期覆膜农艺作业,收获后残膜回收等均降低效益,但是在改造中低产田方面增效明显,推广有利。全膜双垄沟播种植模式,是在雨养地区推广的,其产量提高明显,平均公顷增产900kg,增收1440元,前期覆膜公顷投入增加750元,平均减少农机作业成本450元,节本增收1140元。 2014年,在内蒙古通辽以先玉335、伟科702为供试品种,以常规模式为对照(CK),研究了大小垄种植模式、高光效种植模式、宽行轻简种植模式玉米冠层结构特性、物质积累和转运的差异性。结果表明:不同种植模式玉米穗部性状、农艺性状、冠层特性均表现宽行轻简模式与大小垄模式均较CK和高光效模式有显著优势,两品种间表现为伟科702>先玉335。不同种植模式玉米单株及群体地上部干物质重随生育进程差异明显,且成熟期差异最为明显。4种模式间不同时期干物质积累均表现为宽行轻简模式(WR)>大小垄模式(SR)>常规模式(CK)>高光效模式(HPE)。吐丝期后,宽行轻简模式与其他三种模式间差异均达显著水平,甚至达极显著水平;大小垄模式与常规模式和高光效模式差异均达显著水平,甚至极显著水平;常规模式与高光效模式间达显著水平。品种间比较,表现为伟科702>先玉335。宽行轻简模式(WR)下春玉米产量先玉335和伟科702分别为12.520t/hm2、13.463t/hm2,大小垄模式(SR)为12.275 t/hm2、13.264 t/hm2,WR与SR间差异不明显,与其他两种栽培模式间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与高光效模式间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 结合调查和试验结果,在平原灌区,大小垄种植模式、宽行轻简种植模式为适宜种植模式;在雨养地区,全膜双垄沟播种植模式为适宜种植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