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测机械刺激宫颈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4年9月期间收集的正常妇女及子宫内膜异位症(以下简称内异症)拟进行手术的患者共65例为研究对象,其中内异症组32例,经术中及术后病理证实均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正常组33例,均无妇科疾病。两组研究对象年龄均在24-45岁,一年内均未行内分泌治疗及手术治疗,无不孕史,无内分泌、免疫及代谢系统等其他疾病,月经周期规律,处于子宫内膜增殖期。两组患者适量憋尿,取仰卧位,在我院同一台美国通用GEVo Luson E8彩色多普勒超声仪下由同一B超室医师应用经腹3.5MHZ探头分别测量内异症妇女及正常妇女的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收缩期最大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测量结束后,由同一临床医师摆动宫颈:左手经腹部压于宫底,右手两指伸入阴道上下摆动宫颈,摆动幅度约30-45°,连续摆动五次。摆动后立即用经腹探头观测子宫动脉,在摆动宫颈后15s-20s之间取3-5个稳定血流频谱测量摆动宫颈后的子宫动脉血流参数(PSV、EDV、PI、RI),比较正常妇女及内异症患者摆动宫颈前后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变化。结果:1.正常组摆动宫颈前PSV(45.47±21.74)cm/s、EDV(7.68±3.86)cm/s、PI(2.07±0.54)、RI(0.81±0.09)与摆动宫颈后PSV(52.85±23.27)cm/s、EDV(7.22±4.93)cm/s、PI(2.34±0.52)、RI(0.83±0.1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内异症组摆动宫颈前PSV(52.61±15.18)cm/s、PI(2.07±0.52)与摆动宫颈后PSV(49.41±13.42)cm/s、PI(2.31±0.64)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摆动宫颈前EDV(8.06±4.14)cm/s、RI(0.84±0.08)与摆动宫颈后EDV(4.95±3.99)cm/s、RI(0.90±0.89)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常妇女摆动宫颈后,阻力指数略增加,舒张末期血流变化不明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内异症患者摆动宫颈后,舒张期流速明显降低,血管的阻力指数增大,且摆动宫颈后内异症患者的RI比正常妇女增大。结论:内异症患者的子宫动脉对机械性刺激具有更高的敏感性,机械性刺激导致内异症患者子宫动脉的血流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