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世纪30年代英国著名军事思想家利德尔·哈特(B.Liddcll Hart)提出大战略概念以来,国家大战略逐渐成为世界各国所共同关注的重要领域,其理论纵深、历史视野和世界眼光,同时也为审视国际政治与大国战略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随着大战略研究的不断深入,国内、外学者对于大战略概念界定已经基本达成一致,即关涉国家安全的战略谋划。然而,大战略谋划需要考虑哪些制约因素;国内制约因素和国际体系因素关系如何、何种制约最大:如何实现战略目标与战略手段的平衡等一系列问题,成为目前学术界所广泛争论的焦点。本文对此进行了梳理和概括,且主要集中于国内政治变量对大战略的影响与制约,并试图以美国大战略为典型案例,梳理并分析美国大战略的国内政治变量对其所产生的制约。
新世纪以来,非传统安全逐渐成为了当今世界和平的主要威胁,从而刺激了各大国安全观及安全战略的深刻变革,其中美国大战略转型正是这一变革的集中体现。2001年小布什上台伊始,新保守主义安全观逐渐渗透到了国家对外政策和大战略部署之中。尤其是“9·ll”恐怖袭击事件之后,美国社会普遍的悲观主义情绪和不安全感日益加强,国内观念逐渐倾向于新保守主义,社会各界空前团结,两党之间出现了少有的一致。小布什在国内社会各界的强力支持下,先后发动了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小布什本人也因此自称为“战争总统”。然而,伊拉克战争的结果并不像所预料的那样理想,小布什政府也因伊战而深陷泥潭无法自拔。面对着驻伊美军死亡人数的逐渐增加,伊拉克局势日益混乱以及国际社会的强烈谴责,美国国内开始出现了分裂与背叛。首先,新保守主义安全战略的理想与伊拉克战争的残酷现实产生了极大落差,国内战略观念开始发生变化,纷纷眷顾国际机制和多边主义的对外战略理念。其次,小布什政府的精英决策层发生了裂变,政党之间开始出现严重分歧,国内社会舆论支持也逐渐远离这位“战争总统”。除了以军工、能源等为主的美国国内利益集团支持之外,小布什阵营几乎全线崩溃。2006年,美国中期选举共和党阵营失手,国会控制权旁落,小布什总统的战略掣肘更加凸现。
美国素以大战略谋划著称。虽然在整个大战略部署与谋划中,国际体系与世界格局是其不可忽视的重要外部环境,但国内政治变量的影响与制约则是其关键的核心因素。
本文通过考察战略决策层、政党、公众和利益集团等重要政治变量对大战略的影响与制约,进一步摸清美国战略决策的脉络,并把握其优点、弱点和缺点,为我国处理中美关系和借鉴其合理成分提供一点思考。当前,我国正处在和平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民族的复兴和国家的繁荣离不开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中美关系是我国对外关系中的一个重要链条,把握美国大战略的国内政治因素有着极为深刻的现实意义。它不但能为我国大战略谋划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而且有利于我国正确分析和处理中美之间的冲突与合作。“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没有战略眼光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没有战略眼光的国家是一个没有未来的国家。正在崛起的中国,为大战略研究提供了最为适宜的生存土壤,而在这片热土上存在着具有深邃眼光、渊博知识和弹性心灵的大战略学者。中国大战略的构建和中国大战略的研究势必会迎来崭新的历史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