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分析在婴儿期接受不同喂养方式的典型川崎病(Complete Kawasaki disease,CKD)和不完全性川崎病(Incomplete Kawasaki disease,IKD)患儿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指标,初步探讨婴幼儿期不同喂养方式与川崎病临床特征及冠脉损害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收集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6年5月至2019年8月住院治疗的709例婴幼儿(0-3岁)KD资料(包括CKD患儿567例,IKD患儿142例),按照喂养方式的不同分为母乳喂养组(320例)、混合喂养组(236例)、人工喂养组(153例),分别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收集的患儿性别、年龄、联系方式、生后是否母乳喂养、母乳喂养开始与停止时间、何时添加奶粉、既往有无过敏信息、出院后心超随访情况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录入Excel表格中,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以α=0.05作为组间比较的检验水准。对于描述性统计量,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分类资料用例数和百分数(%)表示。统计学方法选择如下:(1)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两样本t检验。(2)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F检验,组内两两比较则用Lsd-t法。(3)等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4)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指标的影响因素。多因素相关性分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自变量为单因素分析评估过有意义的因素,结果用校正后的优势比(Odds Ratios,OR)和与之相应的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表示。结果:(1)基本资料:CKD和IKD组患儿的不同喂养方式构成比类似,无统计学差异(P>0.05)。母乳喂养的CKD患儿,在男性比率、过敏发生率上小于混合喂养及人工喂养组(P<0.05)。母乳喂养的IKD患儿,其过敏发生率低于混合喂养与人工喂养组(P<0.05)。(2)临床表现:人工喂养的CKD患儿,在发热天数上高于母乳喂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母乳喂养的IKD患儿,其草莓舌发生率低于混合喂养与人工喂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实验室检查:母乳喂养的CKD患儿,白蛋白、IgG、CD3-CD(16+56)+高于混合喂养及人工喂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人工喂养的CKD患儿IgA高于混合喂养和母乳喂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母乳喂养的IKD患儿,IgG、CD3+CD4+、CD3+CD8+高于混合喂养及人工喂养组;混合喂养组的IgM显著高于母乳喂养和人工喂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心电图检查:三种不同喂养方式在CKD及IKD患儿的心电图异常上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5)超声影像学:无论是CKD或IKD患儿,母乳喂养组CAL的发生率及CAL分级程度均小于人工喂养组(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婴幼儿期不同喂养方式与川崎病冠脉损害相关;在校正年龄、性别因素后,相关性依然存在。结论:(1)CKD、IKD两组患儿母乳喂养、人工喂养、混合喂养的人群构成比类似。(2)母乳喂养的KD患儿在冠脉损害的发生率及CAL分级水平上小于人工及混合喂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