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学翻译是文学艺术的再创作,在当今社会已经成为一个高度活跃的研究领域。在文学翻译过程中,译者作为文学创作的再现者起着重要的作用。通常译者被定位为“仆人”,主张译作对原作的绝对忠实。但是事实上,在文学翻译过程中,由于源语和目的语之间的文化差异,译者要忠实恰当地传达和再现原作的主旨和艺术效果就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因此可以说,文学翻译不是两种语言的简单转换,应是译者在原作基础上,发挥主体性作用,利用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原作的再创作。从文本的选择到解读,再到翻译活动,特别是到最后的再现原作语言,都需要译者充分发挥主体性。译者根据原作的风格、自己的翻译观和目的,采用相应的翻译策略及方法,发挥自己的知识以及文字能力。译者主体性的发挥对译文产生作用与影响,并且决定着译作的最终效果。《挪威的森林》是日本现代著名作家村上春树的代表作之一,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各地掀起“挪威的森林热”。该书的中译本中林少华和赖明珠译本翻译风格有很大差异,分别在大陆和台湾等地畅销并引发热议。本文以《挪威的森林》林少华和赖明珠译本为例,从译者的翻译风格、译者对翻译策略的运用以及译者的知识背景等三个方面,对文学翻译中译者主体性的体现进行分析,论述在实际的文学翻译中,译者主体性的发挥对译文产生的作用与影响。本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介绍译者主体性的研究现状,本文的研究目的和角度,选择《挪威的森林》的翻译作为研究对象的理由,以及对象作品的基本信息。第二部分是本论,分三章展开具体论述,揭示译者主体性在翻译过程中的作用与影响。(1)第一章就译者的翻译风格进行分析。这里通过对比两个译本的译文,对译本的整体特色、文体、词语表达、四字结构的使用做了具体分析。(2)第二章就译者对翻译策略的运用进行分析。通过对比两个译本的译文,对译者的翻译目的、翻译观、美学取向做了具体分析。(3)第三章就译者的知识背景进行讨论。从译者的双语能力和双文化能力等两个方面进行了具体论述。第三部分是总结。通过对《挪威的森林》两个中文译本的对比研究,可以得知,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需要彻底理解作品的真正内涵,分析作品的文学价值和社会意义,忠实准确地传达出原作的精神风貌,不能随心所欲地自由发挥。没有个人烙印的翻译是不存在的,关键在于分寸的把握。首先译者需要忠实于原作,尽量忠实、精确地再现原文。与此同时,当然也要考虑目的语读者的阅读兴趣和文化心理的因素。然而文学翻译毕竟不是创作,如果超出了译者主体性发挥的合理界限就变成了改写,偏离了翻译的宗旨。因此优秀的译者应该在最大限度地坚持“信、达、雅”翻译标准的同时,做到“神似”、“化境”。总之,在文学翻译中,为了能够更好地开展翻译理论研究进而从事翻译实践,我们必须正确发挥译者主体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