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卵巢癌是女性中最常见的癌症之一,是复杂的多基因疾病,遗传因素发挥重要作用。我们在前期研究中发现位于9q22.33区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rs1413299与中国汉族女性上皮源性卵巢癌的发病风险相关。该SNP位点位于COL15A1基因内含子6上,美国TCGA数据显示COL15A1基因表达在卵巢癌肿瘤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间有差异。但是该区域SNP对卵巢癌发生发展的影响尚不明确。因此,本研究拟对rs1413299的高度连锁不平衡区域进行重测序,并在病例对照中进行验证,筛选出可能的功能性SNP位点,并进行功能预测以及功能实验,初步阐明SNP位点影响卵巢癌发病风险性的分子机制。方法运用Haploview软件,通过对卵巢癌易感性位点rs1413299进行连锁不平衡分析,获得rs1413299的连锁不平衡区域(linkage disequilibrium block,LD block)。利用二代PGM基因测序的方法对192例健康女性外周血基因组DNA的连锁不平衡区域实施重测序,找到位于中国汉族女性在该区域中的变异位点,筛选MAF>0.05且与rs1413299高LD的SNP位点以及通过SNAP网站预测筛选与rs1413299高LD的SNP位点。在1099例卵巢癌病例和1591例健康对照中,使用Sequenom i Plex和Wafer Gen平台进行了19个SNP位点的基因分型,选取101例卵巢癌组织,采用real-time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COL15A1基因表达,比较不同SNPs基因型和COL15A1基因表达的差异。利用Haplo Reg和Regulome DB等生物信息学网站预测差异性SNP位点的生物学功能。采用凝胶迁移实验(EMSA)、DNA拉下(DNA pulldown)实验验证功能性SNP位点不同基因型结合蛋白能力的差异性,进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功能性SNP位点与COL15A1基因启动子区的相互作用。结果通过对染色体9:101,730,000-101,860,000区域进行重测序,筛选到13个SNP位点以及SNAP网站上预测到6个SNP位点。对这19个SNP位点进行病例对照验证研究,发现4个SNP位点与卵巢癌发病显著相关,分别是rs7027650(Intron 2,加性模型:OR:0.76,95%CI:0.68-0.84,P=2.09×10-7),rs1413298(Intron 36,显性模型:OR:1.18,95%CI:1.01-1.39,P=4.31×10-2),rs1889268(Intron 9,加性模型:OR:1.13,95%CI:1.01-1.28,P=3.72×10-2),rs10819566(Intron 7,加性模型:OR:1.15,95%CI:1.02-1.31,P=2.84×10-2)。表达数量性状基因座(e QTL)分析结果显示rs7027650(P=0.028)和rs1889268(P=0.014)不同基因型的COL15A1基因表达有差异,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凝胶迁移实验(EMSA)结果显示这些SNP位点不同基因型结合蛋白的能力有差异,SNP rs7027650的差异比较明显。综上,我们最终筛选出rs7027650位点进行转录因子预测,结果显示rs7027650所在序列可能与AR、NR3C1、NR3C2、srf等转录因子结合。DNA pulldown实验进一步验证了rs7027650的A与T基因型结合蛋白AR和NR3C1能力的差异性。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证实rs7027650上下游500bp的基因片段可以与COL15A1的启动子区相互作用,使其活性降低,但是不同基因型对转录抑制之间的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对9q22.33区域重测序以及病例对照研究,我们发现rs7027650为该区域的可能的功能SNP,经过初步的功能学实验证实rs7027650位点的不同基因型结合AR和NR3C1蛋白的能力有差异,并且rs7027650上下游500bp的基因片段可能与COL15A1启动子区活性存在抑制作用,但是rs7027650对COL15A1基因的转录调控机制尚不明确,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功能实验阐明其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