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万物互联的二十一世纪,高等院校选修课堂上的学习材料也在不断突破国界,变得越来越与时俱进。英文学习材料的引入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学生接触前沿知识,跟上时代步伐,但也为师生双方带来了一系列挑战,其中较为严重的便是学生对材料的理解问题,因此对课堂学习材料进行翻译研究迫在眉睫。《美国环境史》(American Environmental History)便是这样一本英文学习材料。2019年4月,译者受托翻译该书的第九章和第十章,以满足“美国环境历史与文化”课堂的教学需求。在熟读原文的基础上,译者还阅读了大量平行文本和参考文献,最终确定将功能目的论作为本次翻译的指导理论。在功能目的论的指导下,译者实现了理论、文本和策略三者的有机结合。具体而言,译者在功能目的论三大法则——目的法则、连贯性法则、忠实性法则的框架下,针对文本的翻译难点,灵活地采用了多种翻译策略,如约定俗成、音译、注释、顺应语境、重复、词性转换、拆译、增译、直译,最终圆满完成了项目的交付。本报告的主体内容可分为四个部分,分别详细介绍了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实施过程、项目案例分析以及项目结论,其中重点梳理了翻译过程中的重难点问题,并总结出正确的翻译指导理论有助于提高翻译的效率和质量。本报告具有充实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一方面,报告后附原文译文可直接供委托人作教学使用;另一方面,报告中的案例剖析能够为高校选修课堂学习材料的翻译提供有益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