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二十一世纪初,中国实施“走出去”战略之后许多中国民营企业到非洲进行投资。但是,这些企业接连遭受失败,损失不断增加。2008年欧美经济危机之后,中国决定通过实施“一带一路”的战略来加强中非之间的经济合作,这就意味着会有更多的中国民营企业来到非洲进行投资但是风险概率也随之增高。作为来自非洲的刚果布的留学生,研究本文的题目很有意义。 本文以风险管理与投资风险评价理论、对外直接投资风险预警系统理论作为分析和评估中国民营企业在非洲投资的风险以及研究投资风险预防措施和风险管控措施的理论依据。目前超过1500家中国民营企业在非洲电信、贸易、建筑、制造、医药、矿产、餐饮等行业投资,它们主要面临的风险有政治风险、经济风险、法律风险、文化风险与企业内部风险。在对中国民营企业在非洲投资的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德尔菲法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建立风险评价的指标体系与评价模型,根据模型研究可知,中国民营企业在非洲投资面临的最大风险是政治风险,最小的是文化风险。中国民营企业在非洲投资时需要多关注东道国的政治稳定性、政策连续性、货币稳定性、经济稳定性、法律公正性、当地人对外资的态度、企业安保能力与企业内部财务管理,这些是重要指标。 由于中国政府、非洲政府与中国民营企业是这些风险的主要影响者,为了更好地降低在非洲投资的风险应该从中国政府层面、非洲政府层面与中国民营企业层面提出应对风险的对策和建议。中国政府主要可以使用完善的海外投资保险制度、完善的海外投资服务制度、完善的海外投资法律框架体系和金融工具进入非洲市场。非洲政府应该调整税收政策、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完善外资投资的法律与法规、搭建投资信息平台与变革教育制度。中国民营企业主要可以使用国际保险公司投保、选择低风险的投资进入方式、制定适应东道国文化的管理制度、建立非洲投资的风险预警机制与制定合理的退出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