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n掺杂改善BiFeO3性能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lal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人们对科技要求的不断提高,多铁性材料逐渐受到新型多功能器件领域研究工作者的广泛关注。BiFeO3是一种室温下为数不多的单相多铁材料,同时拥有优良的铁电性和反铁磁性,使其在数据存储、微波器件、自旋电子学等领域展现出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但薄膜制备过程中极易造成缺陷且本身具有反铁磁性,使其在实际应用中受到很大阻碍。通过不断地研究与探索,研究工作者们发现元素掺杂是一种改善BiFeO3薄膜多铁性能的行之有效的办法,Mn元素更是其中的代表之一。实验研究表明,Mn掺杂不仅可以有效降低薄膜氧空位,同时也可以提高磁、电性。但掺杂薄膜经常伴有杂相的生成,使得实验上对Mn掺杂BiFeO3性能很多微观机理分析产生很大难度,从而制约着对薄膜性能的调控。基于上述问题,本文运用第一性原理计算软件VASP,对实验中经常出现的三方R3c相、正交Pbnm相和四方P4mm相结构的Mn掺杂BiFeO3体系稳定化关系以及磁、电性能进行详细的计算,同时针对影响薄膜性能的氧空位和衬底,也从理论上进行分析。通过热力学计算发现,Mn掺杂更容易诱导体系发生正交相的转变。铁磁性能分析表明,掺杂体系的磁性随Mn掺杂浓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强,增大的磁矩主要来源于Bi Fe1-xMnxO3晶体磁矩的增加,另外Vo浓度降低也有不可忽略的贡献。同时Mn掺杂会诱导体系费米能级逐渐向导带移动,从而降低了实验上薄膜与金属电极间的肖特基势垒。铁电性能分析表明,三方相的自发极化强度远高于正交相而明显低于四方相,Mn掺杂对每个相的铁电性均有微弱的抑制作用,因此为保证薄膜的高铁电性,实验中因尽可能抑制正交相而促进四方相的生成。氧空位对掺杂体系的磁性会产生负面影响,但不影响体系的铁电性质,同时引入的杂质带很好地解释了氧空位导致高漏电流现象。外应力不改变掺杂体系的磁矩,但会诱导费米能级产生向价带的偏移,同时也会对体系自发极化产生微弱影响。
其他文献
群众路线思想是毛泽东在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形成的科学系统的思想,群众路线思想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被长期贯彻实施到党的各项实践活动中。毛泽东诗词是毛泽东带领中国人民在革命和建设中的思想感悟和真情抒发,其中蕴含着深刻的群众路线思想。毛泽东诗词用大量笔墨抒写了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群众深厚的感情,诗词中体现出的群众路线思想是以诗话的语言赞扬了人民群众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发展史上的重要贡献,书写了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群
学位
旱稻孢囊线虫和拟禾本科根结线虫为水稻生产上重要的病原线虫,近年来这两种线虫病害在我国南方各水稻产区频发,严重威胁水稻生产安全。由于两种线虫具有相似的生态位,种间互作以及水稻对线虫互作的响应可能是影响它们暴发的重要因素。论文通过比较研究两线虫种间互作对种群发育和寄主选择性的影响,初步阐明了两线虫间种的互作机制;通过检测旱稻孢囊线虫、拟禾本科根结线虫及其混合侵染后水稻根与叶中木质素、可溶性酚、过氧化氢
国内工业机器人发展迅速,在生产中占比逐年递升,生产高性能的机器人是保障加工效率和精度的关键因素。机器人高速运动时,运动惯量变化较大,非线性效应显著,传统机器人控制策略利用伺服驱动内部的PID调节技术,这种控制策略在低速低载情况下效果良好,但在关节高速运动过程中无法保证机器人的控制精度。本文对六关节机器人的运动控制展开研究,结合机器人动力学特性,设计机器人前馈控制方案,旨在提高机器人运动控制精度。本
银行保证金服务是一种担保性质的服务,通过冻结一部分卡内资金来预定商品或服务。随着保证金项目的不断增多以及用户的扩展,传统的纸质化管理已经不能满足需求。信息无法及时同步会影响客户资金安全。为了简化保证金管理的流程以及操作,提升用户体验,解决潜在金融风险,本行决定开发此系统。后台部分用于录入以及审核保证金项目信息,小程序端会提供相应的服务供选择。本文是对后台管理部分的相关研究。本系统针对某银行的实际业
SIR模型是描述传染病动力学过程的一类经典模型,由于很多传染病具有潜伏期,比如流感、结核病等,因此在SIR模型的基础上增加时滞变量能够更接近现实。传统的SIR模型通常只考虑时间变量,而忽略了空间位置的影响。随着现代交通网络的发达,人口的流动性更加快了疾病的传播速度,也成为模型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文在时滞SIR模型的基础上考虑了空间扩散,提出了一类带空间扩散的时滞SIR模型。首先证明了模型全局解的存在
学位
学位
光学系统通常使用一些中心开孔或四周分布狭缝的金属薄片来特定地限制、约束光束的成像范围、长度、宽度及位置等,这些用来约束成像光束的金属薄片称之为光阑。因为光阑在光学系统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所以光阑的加工与制作一直是研究重点。作为一种前沿的精密加工技术,飞秒激光加工技术以其极短脉冲宽度和极高的脉冲功率在精密机械、表面微结构、生物医学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论文主要致力于实现飞秒激光加工平台的可编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