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计算机音乐文化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tc8356341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欲立足于计算机科学技术与音乐艺术的交叉点来对计算机音乐文化进行全方位的考察,主要涵盖了追溯计算机音乐发展的历史源流、从应用的角度来描述其形态以及从文化层次上发掘其内涵等几方面内容。首先,着重探讨了计算机音乐系统作为乐器工具与创作工具的意义。以全新的角度来阐述计算机音乐系统作为音乐实践的工具而给音乐艺术带来的从操作技术到审美理念上的一系列变化。在阐述其做为乐器工具的意义时,始终把握对其历史源流的探讨过程中将技术与文化的两条脉络整合起来的思路;在阐述其做为创作工具的意义时,首次立足于人机关系组合模式的不同类型基点,来揭示计算机音乐文化立美与审美的特点。本文的第二部分试图揭示计算机音乐系统第三个工具属性-作为音响载体工具的意义。探讨了以计算机为载体的计算机音乐在音响呈现功能上的优缺点,并从音乐的人文角度出发,针对其缺乏“人性化”的劣势提出了解决的建议与设想。本文第三部分则以探讨信息时代背景下的音乐文化为旨,对“数字化音乐生存方式”从创作、传播、欣赏以至版权观念等进行了全方位的阐述,力图凸现新的音乐生存方式中理性把握与人文观照。最后,笔者探讨了音乐的计算机网络化教育,对基础音乐教育改革的必要性进行阐述,并对音乐的计算机网络化教育之可行性做出了建议。
其他文献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道德教育从根本上说是社会存在的反映.随着个人主体性的张扬和社会文明的进步,一个宽容的时代,一个选择的时代已然出现.但社会的转型也带来了道德教育
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在长期的发展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不可避免地也存在一系列问题,尤其是在经费的筹措和分配方面。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有许多,例如我国经济尤其是农村经济整体比
21世纪是中国全面走向世界舞台,与世界接轨的时代,语文教育怎样走出自己的困境,实现与现代化的接轨,使语文能够成为有利于推动高科技知识的存储传递、有利于社会经济文化和科
该文即是围绕南京金具研究所的委托项目,立足于物理学原理在工程技术上的应用,首先从输电线微风振动现象的物理分析入手,了解输电线从防振设计到实际应用中所需考虑的重点环
课程关涉生活。人的存在有生活与非生活之分。生活有两个前提,一为生活世界,二为自由。失却此二者,人便陷于非生活状态。预设生活应为自主的、完整的、现时的、审美的。审视传统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第二次技术革命的爆发使得科学技术得到了高度发展。在西方社会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同时,“社会功效”思想、“唯科学主义”理念顷刻之间充斥着整个社会,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