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陷性黄土填方场地挤密桩复合地基工程特性的分析研究

来源 :兰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j9788799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北黄土高原地区出现越来越多“填沟造地”工程,其工程建设中遇到的大厚度湿陷性黄土地基失稳问题愈发突出,消除场地土的湿陷性,提高填方场地地基承载能力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灰土挤密桩法可消除地基土的湿陷性,提高地基承载力,且施工简单造价较低,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地基处理中,本文以兰州市青白石片区填方场地为背景,拟采用灰土挤密桩法对其进行地基处理,通过理论推导、数值模拟、室内试验及现场试验的方法,研究挤密桩桩长、桩径、桩间距及复合地基褥垫层厚度等参数对填方场地挤密桩复合地基工程特性的影响,主要研究内容与结果如下:(1)以灰土挤密桩加固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机理为出发点,基于弹塑性理论和圆孔扩张理论对挤密桩复合地基成桩过程中桩间土的应力变化进行分析研究;并对挤密状态下桩间土体的物理力学参数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建立桩间土物理力学参数量化计算公式;最后对挤密桩复合地基的承载能力及沉降变形进行理论分析研究。(2)以实际工程为背景进行数值模拟计算,根据相关规范及工程经验确定挤密桩复合地基相关设计参数的取值界限,利用有限元软件建立不同设计参数的挤密桩复合地基模型,分析参数变化对湿陷性黄土填方场地挤密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特性、变形特性以及桩体和桩间土的受力变形特性的影响。(3)填方场地灰土挤密桩复合地基中,随着桩长增大,各桩体分担的荷载均呈现增大趋势,复合地基沉降量呈减小趋势,但群桩中边缘桩体分担的荷载较中间部位桩体分担的荷载少,当桩长增加到一定长度时桩土应力比不再增大而出现略微减小趋势,且复合地基的沉降量基本不再随桩长变化而变化,桩长取值范围应在9~10 m之间;随着桩径增大,桩体对桩周土的“充分挤密区半径”增大,表层桩间土中径向应力增大,复合地基挤密效果良好,地基沉降量减小,但桩径过大时桩土应力比基本不再随桩径增大而增大,桩间土径向应力增大幅度减小,复合地基沉降量减小趋势平缓,桩径取值范围应在0.35~0.45 m之间;桩间距过小时,桩体承担荷载较大,桩身易出现应力集中现象,随着桩间距增大,桩间土表层土体的径向应力减小,桩体对桩间土挤密加固作用减弱,桩间土强度降低,复合地基沉降量持续增大,建议桩间距的取值范围在0.9~1.1 m之间;调节褥垫层的厚度可有效减小桩土应力比,使桩间土的承载能力有效发挥,但褥垫层厚度过大时对桩土应力比的调节作用不再明显,因此褥垫层厚度应设置为0.3~0.4 m之间。(4)通过桩间土物理力学参数量化计算公式计算所得的挤密后桩间土的物理力学参数与复合地基实测值较为吻合。试验结果表明处理后的复合地基在150 k Pa荷载作用下变形沉降量为25.1 mm,有限元计算结果显示处理后的复合地基在150k Pa荷载作用下沉降量为27.5 mm,复合地基的载荷试验结果与有限元计算结果贴合,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准确性。有限元结果表明处理后的复合地基在100 k Pa荷载作用下变形沉降量为14.5 mm,较同荷载下原地基变形沉降量减小了84.5%,进一步说明本文提出的湿陷性黄土填方场地挤密桩复合地基处理方案的合理性。
其他文献
羌族作为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自迁徙至北川羌族自治县定居后,便生活在自然地理环境复杂的高山峡谷地区,并在历史长河中不断积淀,孕育出了其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羌族聚落作为其文化及生活的重要载体,也形成了极富地域特色的聚落空间。然而,随着我国经济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羌族聚居地区为带动当地经济发展陆续进行产业转型,使得原本具有羌族文化与地域特色的传统聚落空间特征弱化甚至消失,并产生了聚落空间秩序混乱等一系
学位
课程思政背景下,外语教学既要培养优秀人才,也承担着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重任,要融入中国元素,讲好中国故事,这对外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另外,混合式教学也成为高等教育变革、革新的热点话题。文章基于英语视听说课程实践,通过设计研究课程思政背景下本课程混合式教学实践的有效路径,将思政理念与混合式教学融合起来,运用于英语专业视听说教学过程中,在提高学生专业素养的同时,培养其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
期刊
为精准评价妨害药品管理秩序行为的社会危害性,纠正长期以来存在的用行政处罚代替刑法的不当适用行为,完善药品安全刑法保障,《刑法修正案(十一)》增设妨害药品管理罪。新增妨害药品管理罪秉承刑事立法兼顾谦抑性和罪责刑相适应的立法理念,体现行刑衔接的立法特点,契合新时代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具备刑事法理的正当根据。本罪的司法适用塑造出刑法典与《药品管理法》共同规制破坏药品管理秩序行为的新格局,理应根据侵害法益
期刊
基于建筑全生命周期数字化应用需求,搭建以协同管理、智慧工地、智慧运维为核心的建筑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就平台搭建的相关机理、目标要求,以及平台架构设计、平台包含的内容、平台核心功能等进行阐释。最后,通过将平台应用于具体工程,分析验证其实用价值。
期刊
自2016年起,中共中央、国务院逐步印发和出台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及《健康中国行动组织实施和考核方案》等一系列政策和文件,民众对公共健康的关注和需求正在快速提高。作为城市居民开展生产生活、休闲娱乐、交通出行等系列活动的必须场所,建成环境对居民身心健康产生着长久、持续的影响。城市社区是居民生活停留时间最久、对身心健康影响最为深刻的空间,建成环境的质
学位
针对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胶凝材料收缩大,弹性模量低等问题,通过添加玄武岩粗骨料和高强细骨料制备出具有高弹性模量(>54 GPa)、低收缩(<300με)和超高强(>150 MPa)的UHPC,并研究粗骨料掺量与细骨料种类对UHPC力学性能及收缩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粗骨料掺量的增加(0~800 kg/m~3),UHPC抗压强度先提高后降低,静力受压弹性模量几乎呈线性提高;粗骨料掺量为0~20
期刊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可持续发展理念逐渐深入人心,绿色建筑的发展也日益被人们关注。绿色建筑重视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强调建筑功能本位、资源节约、建筑人居品质与健康,逐渐成为了建筑发展的主要目标。当我国明确提出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峰值,并于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总体目标之后,绿色建筑就更加成为了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国内很多高校中存在着一大批因失去原有生产功能而废弃的建筑工业遗存,部
学位
《孟子》有云“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营造法式》亦载:“凡屋宇之高深,名物之短长,曲直举折之势,规矩绳墨之宜,皆以所用材之分,以为制度焉”。斗栱正如建筑的规矩制度,成就了建筑的方圆之美。斗栱作为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建筑的形制、等级、尺度、规模、大小等,并蕴含着深厚的营造技术及匠作思维。兰州地区的斗栱有着浓郁的地域特色。然而,随着地方传统建筑的骤减,大量地方传统木作营造技艺
学位
宗祠建筑作为乡土社会祭祀活动的载体,与地域物质建成环境在历史发展中形成了“顺应-协同”的稳定关系。兰州地区在复杂的自然环境与多元的人文因素持续作用下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体系,宗祠建筑是这种文化体系的物化映射,尤其体现在自然环境、礼制观念、信仰文化以及移民文化上。兰州地区现在仍然遗存较多且类型丰富的传统宗祠建筑,但伴随着乡村聚落的衰落,传统宗祠建筑及其所处环境也逐渐消失殆尽,因此,无论是宗祠建筑本体的文
学位
乘着“西部大开发”和“一带一路”这两趟高速列车的春风,西部地区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兴建铁路、高速公路、矿山、水库,这些工程的出现必不可少会遇到大量黄土边坡,尤其是黄土高边坡,加之黄土高原地处6条地震带之上,地震作用下边坡潜在滑动体的安全问题和动力响应规律越来越受到工程界的关注。然而,目前有关多级黄土边坡在地震作用下滑动体永久位移理论计算研究和坡体动力响应分析研究相对较少,致使多级黄土边坡的抗震设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