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连山东段典型灌丛降雨再分配特征研究

来源 :甘肃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haiyan19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植物冠层降雨再分配是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SPAC)水循环过程的重要环节之一,在森林生态系统水文循环过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一直是水文学和生态学等相关领域研究的焦点。本研究利用祁连山东段天祝金强河流域的长期观测样地,以典型灌丛山生柳、硬叶柳、高山绣线菊、头花杜鹃、金露梅和千里香杜鹃为研究对象,采用水量平衡法研究了典型高寒灌丛的冠层截留、穿透雨和茎干流特征,分析了不同灌木冠层对降雨的再分配规律,探讨了降雨特征和灌丛特征对冠层降雨再分配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1)6种高寒灌丛特征存在较大差异,山生柳和硬叶柳灌丛的株高、冠幅、基径和叶面积显著大于其他种灌丛;灌丛的地上生物量均小于地下生物量;灌丛的根冠比为1.80~12.25,其中高山绣线菊、头花杜鹃、金露梅和千里香杜鹃灌丛的根冠比显著大于山生柳和硬叶柳灌丛。(2)研究期内两个雨季(2017年7~9月和2018年7~9月)共降雨30次,降雨总量分别为224.0mm和269.5mm。单次最大降雨量为52.1mm,最小降雨量为1.8mm。主要以降雨量(J)≥5mm的降雨为主,占总降雨次数的97.11%;J≥20mm对总降雨量贡献最大,累积降雨量占降雨总量的61.52%。(3)灌丛冠层截留量随降雨量的增加呈线性增大,而截留率则随降雨量的增加呈指数性减小。山生柳、硬叶柳、高山绣线菊、头花杜鹃、金露梅和千里香杜鹃灌丛的最大截留量分别为8.57mm、6.29mm、24.76mm、12.28mm、17.91mm和8.27mm,理论最小截留率分别为15.85%、14.10%、20.60%、14.79%、14.51%和12.42%。降雨量、物种、基径和地上生物量是影响灌丛截留量和截留率的主要因素,可解释其变异的61.9%。(4)穿透雨量和穿透雨率均随降雨量的增大而增大,其与降雨量之间分别呈线性函数和指数函数关系。山生柳、硬叶柳、高山绣线菊、头花杜鹃、金露梅和千里香杜鹃灌丛产生穿透雨的临界降雨量分别为0.76mm、0.92mm、0.69mm、0.61mm、0.64mm和1.01mm;理论最大穿透雨率分别为74.10%、78.61%、74.88%、78.51%、79.68%和83.67%。冗余分析表明,降水量和物种是影响灌丛穿透雨量和穿透雨率的主要因素,可解释其变异的83.3%。(5)茎干流量和茎干流率均随降雨量的增加而增大,与降雨量之间分别呈线性函数和指数函数关系。山生柳、硬叶柳、高山绣线菊、头花杜鹃、金露梅和千里香杜鹃灌丛产生茎干流的临界降雨量分别为2.50mm、3.12mm、2.27mm、2.97mm、5.35mm和3.21mm,理论最大茎干流率分别为7.56%、7.29%、4.39%、6.56%、4.58%和4.78%。降水量和叶面积是影响灌丛茎干流和茎干流率的主要因素,可解释其变异的62.4%。(6)灌丛雨水汇集率随降雨量的增加呈指数型增大,高山绣线菊的雨水汇集率最高,山生柳最低。灌丛的雨水汇集率与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与株高、冠幅、叶面积和基径则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冗余分析表明,降水量、物种和叶面积对冠层降水再分配过程的影响最大,可解释其变异的75.8%。
其他文献
苦豆子(Sophora alopecuroides L)产于甘肃、宁夏等西北地区,具有清热解毒、祛风燥湿、杀虫止痛等功效。目前,兽医临床主要用于治疗湿热泄泻等肠道疾病。文献记载苦豆子有毒,但其毒性大小及其机制还不明确。本论文通过对苦豆子不同提取物进行化学成分分析及其肝毒性机制研究。为苦豆子临床使用提供参考。具体内容如下:1.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UPLC-TOF-MS)与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简称单增李斯特菌,能穿越人和动物机体的三大屏障,引起胃肠炎、脑膜炎、流产、败血症等,所致疾病呈全球性分布且发病数逐年升高,是重要的人兽共患病和食源性疾病的病原菌。生物被膜(Biofilm,BF)是一种细菌胞外聚合物,因其特殊的立体多层结构,导致细菌耐药性增强、多种细菌协同共生,进一步污染食品加工环境以及食品,严重危害人类健康
腾冲嗜热厌氧杆菌(Thermoanaerobacter tengcongensis)的tte2635和tte2633基因分别被注释为cmr1和cmr4,属于CRISPR-CasⅢ-B亚型系统。前期研究发现腾冲嗜热厌氧杆菌在高温培养条件下CRISPR相关基因转录上调,CRISPR与嗜热机制的相关性研究尚未见报道,本论文为探究其嗜热机制进行了以下研究:1)嗜热菌中CRISPR结构特征分析。首先从Gen
蓝氏贾第虫(Giardia lamblia)和芽囊原虫(Blastocystis sp.)是两种能感染人和大多数脊椎动物的人兽共患机会性肠道原虫。艾美耳球虫(Eimeria spp.)是一种寄生性原虫,可感染包括兔在内的多种动物。这3种肠道原虫的流行在全世界范围内十分广泛,可引起兔以及其它动物的严重感染性疾病。由于这3种原虫对环境顽强的抵抗力以及强大的繁殖力,使得其可以长期且广泛的存在于环境中,可
十二指肠贾第虫(Giardia duodenalis)、毕氏肠微孢子虫(Enterocytozoon bieneusi)芽囊原虫(Blastocystis sp.)和隐孢子虫(Cryptosporidum spp.)是4种常见的人兽共患肠道原虫,寄生于人类和多种动物包括家畜的胃肠道,导致宿主发生腹泻、腹痛、呕吐等一系列临床症状,严重者可致死亡;严重影响畜牧业的发展,并危害人类健康,因此研究和探明这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简称单增李斯特菌,该菌是普遍存在的食源性致病菌,对人和动物健康影响较大。LM入侵宿主细胞的过程极其复杂,涉及多种蛋白分子,其中内化素(Internalin,Inl)与LM毒力有着密切的关系。目前发现该菌有25种内化素,按其发现顺序依次命名为Inl A到Inl J等。迄今,关于InlG基因研究较少,有关其基因生物学的功能及其在
雌激素(E_2)是由卵巢分泌的一种类固醇激素,其与动物下丘脑-垂体-卵巢轴(hypothalamic-pituitary-ovarian axis,HPOA)中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s,ERs)结合,调节哺乳动物的发情和性行为,对动物的繁殖活动等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雌激素受体包括雌激素受体α(ERα)和雌激素受体β(ERβ)两种经典亚型。为阐明雌激素及其受体在高原甘加型藏羊
人工智能被广泛应用于当今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并将人类从一些简单烦琐的劳动中解放出来。但人工智能也可能导致一系列问题,如人工智能的技术缺陷和法律法规不完善是否会导致各种风险?人工智能的应用是否会导致失业?人工智能是否会产生自我意识并控制人类?只有合理认识和解答这些问题,才能积极预防人工智能可能产生的各种风险,安全有效地运用人工智能服务社会、造福人类。
脑作为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机体的生长以及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A,VEGF-A)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B(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B,VEGF-B)已被证明在脑组织缺血缺氧状态下有着重要的神经保护功能。目前,国内外关于VEGF-A和VEGF-B在牦牛和黄牛不同脑组织中的表达与分布研究尚未见报道。因此,为了解牦牛
中国是一个草地资源大国,草地资源丰富多样,草地面积分布位于世界前列。草地生态系统被认为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泛的生态系统类型之一,不仅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生态屏障,而且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市场经济快速增长与人们日常生活质量的提高,以草地资源为基础的产品市场拓展力度不断加强,进而导致出现了草地生产力衰退,生长质量严重退化的现象,逐渐影响和制约着草地资源与草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草地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精准界定草地类型对草地资源研究具有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