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代谢综合征(MetS)是一类以腹型肥胖、高血糖、血脂异常以及高血压等为特征集结发病的一种临床症候群,近年来成为研究代谢相关疾病的热门课题,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以往人们仅关注MetS在成人中的发病和预防,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饮食习惯的快速改变,越来越久坐的生活方式,易患营养相关的非传染性疾病,青少年肥胖、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等相关疾病的发生率亦逐年提高,已严重影响儿童青少年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状况。虽然儿童青少年MetS较成人患病率低,但是考虑儿童青少年人群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这个数字随着年龄增长会有继续增加的可能,并且MetS作为成人心脑血管疾病的共同土壤和早期阶段,这些MetS患儿正是未来2型糖尿病、高血压等终身性代谢疾病的后备军,因此早期发现和积极的干预治疗无疑具有重大意义。 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A-FABP/aP2)是一种新型脂肪炎性因子,最早在成熟脂肪细胞及脂肪组织中发现,约占脂肪细胞中可溶性蛋白的6%,一小部分可释放到血液,在血液中浓度大概为6-80ng/ml,其广泛参与糖代谢、炎症、脂代谢、血管功能等过程,并与其他细胞及炎症因子相互调节,动物研究发现,敲除A-FABP基因的肥胖小鼠,没有出现因饮食诱导的肥胖和遗传性肥胖相关的胰岛素抵抗(IR)和高胰岛素血症,A-FABP可能是联系炎症、MetS和动脉粥样硬化间的重要分子,可能成为潜在的标志性分子或药物作用靶点。韩国学者研究表明A-FABP作为单一的MetS生化预测指标具有中等准确度。但目前国内就儿童青少年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研究尚无相关报道,本文就中国东北地区中等发达城市辽阳市11-16岁青少年,共764人为研究对象,分析青少年A-FABP与MetS及其各组分是否存在相关关系,为青少年代谢综合征的防治提供策略。 方法: 2010-2011年,在中国东北地区经济中等发达的辽阳市初中及高一学生中,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936名11-16岁青少年学生,进行有关生活方式、家族史等信息的问卷调查,在学生和家长签署知情同意书后接受体格检查和静脉采血。血糖、血脂等生化指标测定在辽阳市糖尿病医院完成,HbA1c(高效液相色谱法)、血浆胰岛素(放免法)、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ELISA法)等检测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检验科和中心试验室完成;代谢综合征诊断采用2007年国际糖尿病联盟(IDF)针对儿童青少年的MetS全球统一标准。本研究涉及的伦理问题已经过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在进行相关统计分析时,排除了信息不完整的172人,余764人进入统计。所有统计由SPSS17.0软件完成,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根据性别将人群分为男生组与女生组两组,男生组腰围(WC)、BMI、空腹血糖(FPG)、收缩压(SBP)、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尿酸(uric acid,UA)、糖化血红蛋白(HbA1c)均高于女生组,总胆固醇(TC)、舒张压(DBP)、空腹胰岛素(FINS)低于女生组。采用IDF儿童青少年MetS诊断标准检出患MetS的青少年占7.3%,男生所占比例高达76.8%,并且发现男生黑棘皮征阳性率高达12.0%,均显著高于女生(P<0.0001)。年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未见明显差异(P>0.05)。男生A-FABP中位数为2.740ng/ml,四分位数间距2.257-3.639ng/ml,女生A-FABP中位数为2.953ng/ml,四分位数间距2.379-3.744 ng/ml,高于男生(P=0.042)。在校正性别、年龄的影响后,血清A-FABP水平MetS组2.647(2.183,3.180)与非MetS组2.861(2.322,3.701)无明显差异(P=0.216)。将764名儿童青少年研究人群按血清A-FABP水平四分位界值由低到高分成四组(第4组A-FABP水平最高),四组间,WC、BMI、 FPG、 TC、HDL-C、 LDL-C、 TG、 SBP、 DBP、 UA、HBA1C、ALT、AST、FINS、HOMA-IR均无明显差异(P>0.05),但观察到,随着A-FABP浓度逐渐增加,青少年年龄逐渐升高(P<0.0001)。通过校正年龄性别混杂因素干扰,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血清A-FABP水平与腰围呈正相关(β=0.137,P=0.030),而与BMI呈负相关(β=-0.168,P=0.008),但相关强度都很弱,与SBP、DBP、 TC、 HDL-C、LDL-C、TG、FPG、FINS、HOMA-IR等其他指标则均无明显相关性。 结论: 辽宁省辽阳地区青少年血清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水平的升高可能增加腹型肥胖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