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传统藏药“帕珠丸”对慢性乙醇性肝病(alcoholic liver disease,ALD)大鼠肝功能和组织酶活性的作用,以及对PPAR-α1和AMPK-α1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帕珠丸对慢性乙醇性肝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78只纯系雄性SD大鼠适应性喂养一周后,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联苯双酯组、帕珠丸低、中、高剂量组6组;模型对照组18只,其余每组各12只大鼠。模型组、联苯双酯组、帕珠丸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56%红星二锅头酒10mL·kg-1灌胃;正常组给予10mL·kg-1生理盐水灌胃,每天上午1次,连续灌胃12周,复制乙醇性肝损伤模型。造模成功后,帕珠丸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10mL·kg-1帕珠丸混悬液灌胃,剂量依次为0.05,0.10,0.20g·kg-1;联苯双酯组给予10mL·kg-1联苯双酯滴丸混悬液灌胃,剂量为0.003g·kg-1;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分别给予同体积生理盐水灌胃,每天上午灌胃1次,连续灌胃3周。24h禁水禁食,麻醉,解剖,取样。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甘油三酯(TG)、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还原性谷胱甘肽(GSH)、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ADM)含量。并检测肝组织中PPAR-α1mRNA、AMPK-α1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脏湿重和肝指数和血清中ALT、AST、TG、MDA均明显升高(P<0.05),SOD、GSH、GSH-Px均明显降低(P<0.05),模型组大鼠肝组织中PPAR-α1mRNA、AMPK-α1mRNA表达量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帕珠丸各剂量组与联苯双酯组肝脏湿重和肝指数和血清中ALT、AST、TG均明显降低(P<0.05),MDA显著降低(P<0.01),SOD、GSH、GSH-Px均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帕珠丸各剂量组与联苯双酯组PPAR-α1mRNA、AMPK-α1mRNA表达量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帕珠丸能有效保护乙醇对大鼠肝脏的损害,改善肝功能,降低甘油三酯水平,抑制ROS引起的脂质过氧化反应。提示该药对大鼠乙醇性肝损伤有较好的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