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对于皮肤病的治疗,选择性作用于RAR-β,γ的药物疗效好,副作用小。目前上市的该类药物还很少,本文选取已知视黄酸受体选择性激动剂做模型,根据电子等排原理,引入氮杂原子,合成了以氮杂稠环为基本骨架的喹啉羧酸和吡嗪羧酸类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化合物。以对溴苯胺和巴豆醛为起始原料,经溴代,水解和甲基化,合成了6-溴-2-喹啉羧酸甲酯;通过Friedel-Crafts反应合成了一系列芳基溴代物,进而合成了相应的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皮肤病的治疗,选择性作用于RAR-β,γ的药物疗效好,副作用小。目前上市的该类药物还很少,本文选取已知视黄酸受体选择性激动剂做模型,根据电子等排原理,引入氮杂原子,合成了以氮杂稠环为基本骨架的喹啉羧酸和吡嗪羧酸类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化合物。以对溴苯胺和巴豆醛为起始原料,经溴代,水解和甲基化,合成了6-溴-2-喹啉羧酸甲酯;通过Friedel-Crafts反应合成了一系列芳基溴代物,进而合成了相应的芳基硼酸,并对其合成工艺考察进行了考察;最后通过偶联、水解反应合成了一系列含氮杂原子的新化合物P
其他文献
司他夫定是胸苷核苷类似物,通过细胞激酶磷酸化,形成司他夫定三磷酸盐而发挥强大的抗病毒活性。本文对司他夫定散和司他夫定缓释片做了全面的质量研究工作,建立了含量、有关物质、释放度等的测定方法;并应用所建立的方法进行稳定性研究,为司他夫定的制剂产品的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建立了测定犬血浆中司他夫定浓度的方法,并应用于犬灌胃司他夫定散后的药动学研究。1.司他夫定两种制剂含量、有关物质测定方法研究建立了高效
本文介绍了抗心绞痛药物的分类及作用机制,详细阐述了以雷诺嗪为代表的部分脂肪酸氧化抑制剂的药理作用及机制。论文对雷诺嗪类似物及曲匹地尔类似物的构效关系进行了分析和总结。以雷诺嗪和曲匹地尔为先导化合物,保留了雷诺嗪结构中3-苯氧基-2-羟基丙基哌嗪这一药效必需基团。根据拼合原理,以哌嗪环为连接基团,分别在哌嗪环1位和4位引入5-甲基/三氟甲基-1,2,4.三氮唑并[1,5-α]嘧啶片段,。在3-苯氧基
雌激素是维持妇女体内生理平衡非常关键的内源性调节剂。当体内雌激素含量过高,就会诱发乳腺癌,雌激素水平下降会导致骨质疏松等疾病。他莫昔芬是三苯乙烯类雌激素受体拮抗剂的代表药物,对雌激素依赖性乳腺癌有良好的治疗作用,但长期服用会引起子宫内膜癌和血栓等副作用,因此迫切需要找到一种有效的雌激素受体拮抗剂。为了寻找具有组织特异性的雌激素受体拮抗剂,以他莫昔芬为先导化合物,设计并合成一系列具有三苯乙烯结构的色
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为五环三萜类化合物,广泛分布于植物界,具有护肝、解肝毒、降糖、降血脂、抗溃疡、消炎、抗HIV和抗肿瘤等多种生物活性。本文以齐墩果酸为先导化合物,设计并合成了19个齐墩果酸衍生物,其中10个目标化合物,9个中间体产物。化合物经IR、~1HNMR、MS、~(13)C NMR分析确证结构。初步体外抗癌活性筛选结果表明,目标化合物BO15(IC_(50)=3.78μ
本文是LST抗血管性痴呆研究的一部分,主要侧重于考查LST对急性脑缺血缺氧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了其作用机制。实验结果表明在小鼠全脑急性缺血缺氧实验中,LST显著延长双侧颈总动脉结扎小鼠的存活时间,提高存活率:在断头引起的小鼠全脑缺血实验中,LST显著延长小鼠张口呼吸时间。在大鼠双侧颈总动脉结扎致急性脑缺血实验中,LST显著降低大鼠脑含水量,减少脑内MDA的含量;在沙土鼠脑缺血再灌注实验中,LST
洛伐他汀为HMG-CoA还原酶抑制剂的前药,是临床常用的他汀类降血脂药。洛伐他汀主要在肝脏中发挥作用,对肝脏有高度的选择性,存在于循环系统的原型药物浓度低且变异大。制成缓释制剂可减少血药浓度波动,降低副作用,提高生物利用度。本研究首先建立了紫外分光光度法用于测定洛伐他汀的基本理化性质和片剂的体外释放度;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洛伐他汀的含量和有关物质。在此基础上对洛伐他汀原料药进行了稳定性试验,结
本文简要介绍了乙肝病毒的生物学特征,阐述了抗乙肝病毒药物的研究进展概况。重点对5-羟基-1H-苯并咪唑类化合物进行了设计与合成研究。在本实验室前期构效关系研究工作的基础上,以阿比朵尔为先导化合物,将吲哚环替换为可发挥抗病毒活性的苯并咪唑环,设计得到5-羟基-1H-苯并咪唑类化合物,并在母环的1位、2位、4位和6位分别进行结构修饰和改造,以考察化合物分子的立体效应、电性效应、疏水性等对抗病毒活性的影
恶性肿瘤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恶性肿瘤引起的死亡率在所有疾病中居第二位,仅次于心血管疾病。将天然产物作为先导化合物,对其进行结构修饰、改造,进而研究开发新的抗肿瘤药物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以18β-甘草次酸和齐墩果酸为代表的五环三萜类化合物,广泛分布于植物界,显示出多种生物活性。它们都有抗肿瘤活性,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并有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本文以18β-甘草次酸为先导
本文概述了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chronic Myelogenous Leukemia,CML)的病因、治疗方法。详细介绍了新型抗CML药物伊马替尼的作用机制、临床疗效以及治疗CML的Bcr-Abl蛋白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本文重点研究了伊马替尼的合成路线选择和工艺优化。以邻甲基苯胺和3-乙酰吡啶为起始原料,经硝化、成胍、环合、还原、酰化等九步反应合成伊马替尼,总收率为10.6%。实验操作简
为进一步研究2-(E)-取代苯亚甲基-6-取代胺甲基环己酮和2-(E)-取代苯亚甲基-6-取代胺甲基-1-取代苯基环己醇类化合物结构与抗炎镇痛活性之间的关系,本文用N-甲基取代苯胺替换二甲胺结构,希望在增强稳定性的同时,亦能提高目标化合物的抗炎镇痛活性和选择性,设计并合成了10个2-(E)-取代苯亚甲基-6-(N-甲基-N-取代苯基)胺甲基环己酮类化合物(A-1~A-10)和12个2-(E)-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