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环境介质中硒的分布特征,直接影响着人们日常的硒摄入量,进而影响到人体健康。本研究通过文献调研,分析了中国范围内环境介质(矿物、土壤、食品和水体)和人体头发中硒含量,探究了中国环境中硒的分布特点及其对硒摄入量的影响;通过田间调研和室内分析研究了青海平安富硒地区和陕西紫阳高硒环境介质中硒含量分布特征,计算了居民日均硒摄入量,并以头发样品作为试验材料探讨了环境中硒对人体的健康的影响。得到的主要结果如下:1.我国环境中硒含量差异很大,其中以富硒岩石最高(2.11~1251.1 mg/kg),其次为土壤(0.095 mg/kg~27.81 mg/kg),以植物(0.00005~5.64 mg/kg)和饮用水中硒含量(0.017~46.0μg/L)最低。食物中硒含量大小排序依次为:动物类>蔬菜类>粮食类>水果类;粮食作物含硒量大小依次为:大米>玉米>小麦。除湖北恩施和陕西紫阳外。我国饮用水硒含量均在WHO(1984)最大容许值(10μg/L)之内。居民硒人均日摄入量为:16~2144μg/d,最高与最低相差一百三十多倍,仅湖北恩施、陕西紫阳、广州、山东济南、北京和陕西西安等地人体硒摄入量达到了WHO所推荐的摄入量(55μg/d),超过40%的地区居民日均硒摄入量低于人体基本生理需求(40μg/d)。反映在居民头发中硒含量为0.144~21.5 mg/kg,其分布与硒摄入量和土壤硒含量显著相关。总体来看,我国大部分地区处在缺硒或者潜在缺硒水平,明显缺硒地区主要分布在东北、河北张家口、黄土高原陕北、四川盆地西南部和青藏高原及云南省;富硒区呈点状或带状分布于贵州开阳、浙江、湖南、新疆和福建等地;除湖北恩施和陕西紫阳两个典型的硒中毒区外,贵州的清镇、开阳和江苏徐州等地土壤中硒含量也达到中毒水平。2.青海平安地区573个土壤样品中硒含量为0.076~1.882 mg/kg,平均为0.369±0.236 mg/kg,超过87%的土壤样品硒含量处于富足水平(>0.175 mg/kg),高硒土壤主要分布在平安县洪水泉和小峡北部地区。与此不同,该地区植物中硒含量显著低于中国其他地区,且不同植物种类间硒含量差异显著(0~904μg/kg)。当地居民人均日硒摄入量(47.6μg/d)接近WHO所建议的摄入量(55μg),且居民头发中硒含量平均为0.299±0.104 mg/kg属于适宜水平,究其原因是由于土壤有效性硒含量较低,其仅占总硒的2.97%,远远低于中国其他地方(10%左右)。3.陕西紫阳双安地区土壤中硒含量0.21~36.07 mg/kg,平均4.10±5.17 mg/kg,所有土壤样品(114个)均达到富硒水平(0.175 mg/kg),超过47%的土壤样品达到硒中毒水平(>3 mg/kg);植物中硒含量为3.79±5.69 mg/kg;环境水体和饮用水中硒含量分别为17.2±9.19μg/L和11.8±6.36μg/L,饮用水硒含量超过国家水质标准(10μg/L)。当地居民人均日均硒摄入量(1769.7μg/d)是WHO规定的人体中毒剂量(400μg/d)的4倍多,反映在居民头发中硒含量达到硒中毒(≥3.0 mg/kg)的样本占69%,说明紫阳双安地区环境中硒对居民健康存在风险。4.要正确评价紫阳高硒地区硒的潜在风险,还需要考虑硒在环境中赋存形态。陕西紫阳双安硒中毒地区土壤中硒形态主要以残渣态、有机结合态和铁锰氧化物结合态为主,三者占总硒的95%以上水溶态和可交换态硒含量仅占总硒的不足5%。土壤中水溶态硒和可交换态硒含量与pH呈显著正相关(P<0.05),有机结合态硒含量却与pH呈显著负相关(P<0.01);铁锰氧化物结合态硒和有机结合态硒含量均与土壤有机质呈显著正相关(P<0.05)。说明pH和有机质通过影响硒在土壤的固相和液相中的分配,进一步影响的水溶态和可交换态硒的含量来间接影响作物对土壤中硒的吸收。因此,我国环境中硒含量地域间差距很大,大部分地区处在缺硒或者潜在缺硒水平;即使在青海平安富硒地区,由于土壤硒有效性低,人体硒摄入量也达不到WHO推荐的营养水平;而陕西紫阳高硒地区又存在硒中毒的风险,因此,搞清不同地区环境介质中的硒分布特征,是合理利用硒资源,保证人体健康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