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道”论及其对儒者价值的承载——在理学范围内以主要思想家为例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SCUM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原为《礼记》之一章。在中唐之后,却受到越来越大重视。这种重视并不单单是形式上的,而是在新的历史命题下,作为应对时代命题而进行理论的重构的重要的理论来源来说的。这个历史命题就是在儒学势微,受到佛、道精微的理论体系的挑战的情况下,儒学如何构筑理论进行应对,以期重振传统社会儒学的尊荣地位,使之成为社会思想整合的重要甚至根本来源。这促进了新儒学----理学的发生和发展。 《大学》回应了这样的理论和时代需要。由韩愈始推崇《大学》,《大学》的“一般化”理论架构,开始被理学家的不同的解释路向充实,从而也赋予了《大学》文本越来越充实的理论内涵。而就解释的基本路向而言:一个路向是,因应着《大学》已经开出的一定程度上的形式化与知识化的理路,进一步赋予其主要概念与命题以形式与知识的意义;另一个路向是,直接契入《大学》所确认的思想信仰,借个人的践行与体验证成这种信仰。应该说,这两种路向的结合以及交互为用,才可能更全面更深入的对《大学》所承载的对“道”的把握和儒者价值的依归。 本文希望能通过对不同时期主要理学人物对《大学》文本的不同解释,希望从中凸显出儒学变迁的轨迹,以及儒学发展的一般规律。
其他文献
本文的基本内容和观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以历史和逻辑为起点,对科技政策的历史进程进行了回顾,以此界定科技政策概念、科技政策研究对象、科技政策过程等基础工作,
本文试图加深我们对友爱的理解,因为友爱——虽然如今它己枯竭——曾被古代作者们视作是我们一生最重要也最应珍视的体验。我选择从亚里士多德的《尼各马可伦理学》开始,因为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是十九世纪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创始人之一。本文试图对恩格斯早期思想中的“自由”思想的涵义变化做一个研究。我们这一研究的时间区
在人类发展的历程中,可以概括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农业时代,在那个时代,“土地和劳动力”成为时代中心的决定因素。第二个阶段是工业时代,在那个时代,“资本和机器”成为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