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岩中纤维状矿物脉体特征及其成因机制研究

来源 :长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l1992zhangshu08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沉积盆地和前陆构造带低渗透泥质岩中常见具有特殊晶体形态的方解石、石膏和石英等矿物脉体,脉体内部的矿物晶体呈纤维状形态且彼此平行对齐生长,称之为背生式纤维状脉体(简称纤维状脉体)。背生式纤维状脉体是页岩中流体活动的重要载体,记录和保存了页岩中流体形成和演化的宝贵信息,是研究页岩中流体形成和演化的重要介质。本论文以大巴山前陆构造下寒武统富有机质页岩中纤维状方解石脉体和宁南盆地新近系清水营组咸湖相页岩中纤维状石膏脉体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野外地质调查、岩相学、矿物学、元素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等方法,研究页岩中背生式纤维状矿物脉体开启和延伸的动力学机制、成脉物质来源及运移方式和富有机质页岩中纤维状方解石脉体形成与生烃作用的关系,对比分析不同构造背景下典型的背生式纤维状矿物脉体成因机制。该研究对于揭示页岩油气流体形成和演化过程,探讨构造活动和流体-岩石相互作用机制等具有科学意义。大巴山构造带下寒武统富有机质页岩中纤维状方解石脉体在结构上由中间带和纤维状带组成。中间带是脉体开启的原始位置,主要由围岩碎片和少量沥青组成。S型和C型纤维状方解石晶体指示脉体生长过程中遭受了挤压构造应力。结合区域构造演化和下寒武统页岩埋藏-热演化史,可以确定纤维状方解石脉体的开启是由于生烃作用(生气阶段)在下寒武统页岩中形成流体超压,在流体超压的作用下发生天然水力破裂,形成了脉体的中间带。纤维状带由平行对齐的纤维状方解石晶体组成,晶体一般倾斜于脉体-围岩界面。单个纤维状方解石晶体具有光学连续性和成分连续性,相邻晶体之间没有明显的生长竞争。纤维状方解石脉体和围岩中方解石颗粒的稀土元素均具有轻稀土亏损、重稀土富集、Eu显著正异常和Ce轻微负异常的特征。纤维状方解石脉体δ13C值在-8.34‰~-2.68‰之间,平均为-5.50‰;围岩的δ13C值在-5.91‰~-3.03‰之间,平均为-4.86‰。研究区纤维状方解石脉体的87Sr/86Sr在0.710908~0.715002之间,平均为0.713112;围岩的87Sr/86S在0.711544~0.714289之间,平均为0.713227。综合微量、稀土元素、碳、氧同位素、锶同位素和岩相学观察,可以得出纤维状方解石脉体的成脉物质主要来源于相邻围岩中的方解石颗粒的溶解-再沉淀,并且含有少量有机碳的加入。宁南盆地新近系清水营组纤维状石膏脉体主要顺层分布,由中间带和纤维状带组成,二者具有不同的岩相学特征。中间带由大量的块状石膏晶体和条带状围岩碎片组成,指示纤维状石膏脉体的中间带通过裂开-愈合机制而形成。中新世晚期,由于受到青藏高原隆升远程效应的影响,宁南盆地受到北东-南西方向水平挤压应力的作用,在清水营组低渗透泥页岩中逐渐建立流体超压,产生顺层水力破裂裂缝。与此同时,块状石膏晶体充填在开放裂隙中,并捕获大量的围岩碎片,形成纤维状石膏脉体的中间带。纤维状带由平行对齐的纤维状石膏晶体组成,单个石膏晶体具有光学连续性,相邻晶体之间缺乏生长竞争,表明纤维状石膏晶体生长过程中不存在开放裂隙。脉体相互作用、脉体尖端和围岩变形等特征指示结晶力在纤维状石膏晶体延伸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由于纤维状石膏晶体生过程中结晶力的作用,造成相邻脉体中间带的弯曲、两侧纤维状带厚度差异和围岩轻微的塑性变形。纤维状石膏脉体Sr和S同位素组成与围岩具有明显的相似性,纤维状石膏脉体的87Sr/86Sr比值在0.710242~0.711375之间,平均为0.711019;d34S值在7.8‰~11.2‰之间,平均为10.1‰。围岩的87Sr/86Sr比值在0.710287~0.711327之间,平均为0.711057;d34S值在8.6‰~11.8‰之间,平均为10.4‰,指示成脉物质来自于围岩中石膏矿物的溶解-再沉淀,成脉物质主要通过扩散运移方式,从围岩中进入脉体-围岩界面。清水营组中纤维状石膏脉体分布显示明显的垂向非均质性,主要分布在清水营组中、下部,围岩具有较高的石膏含量,在6.7%~42.1%之间,平均为21.5%;而清水营组上部纤维状石膏脉体较为少见,围岩中石膏含量在0~9.8%之间,平均仅为5.4%,表明纤维状石膏脉体的分布受围岩矿物成分的影响。通过对比分析拉张和挤压两种不同构造背景下背生式纤维状矿物脉体形成机制,可以得出背生式纤维状矿物脉体的开启是由于低渗透页岩中流体超压的作用,生烃作用和构造挤压是流体超压形成的两个主要因素。在拉张背景下,纤维状晶体一般与脉壁垂直,纤维状晶体延伸的主要动力是结晶力和流体压力,二者共同驱动脉体的纵向延伸。在挤压背景下,纤维状晶体一般倾斜于脉壁,多呈S型或C型,指示剪切作用。此时,脉体纵向延伸的动力主要为流体压力和结晶力,水平挤压构造应力也有助于脉体的纵向延伸。总之,页岩中背生式纤维状矿物脉体的形成是区域构造应力、流体压力和矿物生长结晶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其他文献
当前,中国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素质教育观念随之被提出。美术作为以美育人的教育学科,对于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小学生的人文素养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美术教师应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提出不同以往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该文作者分析将素质教育引入小学美术教育的具体原因和以素质教育引领小学美术教育的路径。
期刊
西昆仑造山带铁多金属成矿带北起木吉-布伦口,经塔什库尔干向东南延伸至黑恰一带,长约1000km,其中木吉-布伦口和塔什库尔干地区矿床个数多、规模大、研究程度高;而东南段的黑恰地区受交通、地形地貌、海拔等因素影响,研究基础薄弱、找矿程度较低。作者在深入研究西昆仑造山带黑恰地区已取得的地质、矿产等成果的基础上,选取IKONOS、GEOEYE、ETM+和ASTER数据,利用大气校正、高分、多光谱数据融合
学位
购物中心作为城市居民购物和休闲的重要载体,其空间分布不但影响着自身的经营发展也对城市空间结构产生巨大影响。首先,本文基于2008年-2021年西安市购物中心统计数据,认为西安市购物中心发展经历了初步发展阶段、快速发展阶段和稳健发展阶段;利用2013年、2018年、2021年三个时间截面购物中心POI数据与莫兰指数、核密度分析法,归纳购物中心空间演化特征:整体空间分布呈现空间集聚度不断增强、集聚区向
学位
随着我国高铁与地铁的飞速发展,难以避免地出现了二者相接驳的工程,CFG桩复合地基在多个高铁软弱路基加固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这些高铁线路中均未设置下穿区,因此盾构隧道下穿多在下卧层中进行,施工扰动会降低上部桩基承载力,增加轨道不平顺,而无砟轨道对于钢轨变形要求极高,若控制不当,会对高铁运行的稳定性与安全性造成严重影响。本文依托西安地铁某区间盾构隧道下穿徐兰高铁CFG桩复合地基路基工程,以安全施工为前提
学位
本文针对软岩高边坡治理困难及支护设计相对保守的问题,以汉中市G210国道公路路堑软岩高边坡治理工程为研究背景,在现场实地勘察和边坡深部位移监测的基础上,对边坡稳定性进行了定性评价;结合边坡实际情况及相关工程经验,采用模糊多属性分析理论、层次分析法等,对三种边坡治理方案进行优选,得到相对较优的治理方案;借助数值分析软件MIDAS GTS NX建立边坡在天然工况下的数值模型,通过与理论计算结果、现场监
学位
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是人类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而废水氮(N)、磷(P)超标排放是导致地表水体污染及富营养化等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因此,通过适当途径强化污水处理工艺脱氮除磷效果一直是水处理领域的研究热点。与传统污水处理工艺不同,人工湿地(Constructed wetland,CW)是一种高效低耗、操作简单、环境友好的生态型污水处理工艺。然而长期以来,人工湿地对N、P的处理效果并不理想。本研究在深入分
学位
轨迹预测是智能汽车实现局部路径规划与决策的基础。车辆行驶轨迹受自身及周围车辆的历史轨迹与行驶道路交通规则约束等数据的影响。基于视觉传感器能够对智能汽车驾驶环境(静态交通场景、动态交通目标等)进行精准感知,实现道路交通布局与车辆历史轨迹的精细刻画,为轨迹预测提供准确的输入数据,从而提高轨迹预测模型的精确度,同时也能够为驾驶场景的孪生提供三维建模的基础数据。鉴于此,论文利用视觉传感器对智能汽车驾驶环境
学位
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是最常见、应用最广泛的装配式结构体系之一,具有生产效率高、建设周期短、产品质量好、环境影响小、耗费人工少及可持续发展等优势。但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连接性能差,难以满足地震作用下的性能需求,因此在地震区使用受到限制。为减小地震区装配式结构地震灾害,实现装配式框架结构在震后易修复功能,有效促进绿色工业化装配式结构推广应用,本文设计一种弯-剪解耦的装配式可更换人工可控塑性铰节
学位
搅拌过程影响混凝土混合料结构形成过程,决定新拌及硬化混凝土的性能,但搅拌过程的动态复杂性,使得混合料状态与受力变化难以准确描述。搅拌功率-时间曲线能够反映搅拌过程中搅拌装置与混合料的相互作用过程与机理,其变化不仅与搅拌的混凝土材料相关,而且还与搅拌装置以及搅拌工艺有关。研究混凝土搅拌过程的功率-时间关系,进而研究搅拌阻力与时间和混合料细观结构状态与时间的关系,是对混凝土状态以及搅拌过程定量化辨识的
学位
在用柴油车已成为关中地区大气颗粒物(PM)和氮氧化物(NOx)的主要排放源之一。为改善环境空气质量,减少柴油车的污染物排放,除了依法淘汰高排放的在用柴油车外,加装尾气后处理装置也可降低柴油车PM和NOx的排放量。但由于在用柴油车排放标准低、排量与污染物排放特性差异大,可加装尾气后处理装置的几何空间有限等,须根据尾气的排放参数与接入条件设计后处理装置的微观与宏观结构。如何使后处理技术与加装车辆减排P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