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考改革新方案的出台吸引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其中关于学业水平测试改革的相关内容中明确提出取消文理分科,要求学生自主选科,学生的选科结果最多可达20种。为保证学生的自主选择,各普通高中正在逐步改革单一的行政班教学组织管理,实行流动的走班教学,“选科走班制”成为普通高中教学改革的趋势。本研究旨站在学生自主选择视角下,梳理选科走班制的基本政策条件,通过实地调研广泛收集各样本学校关于“选科走班制”的政策文本、问卷回收资料、学生走班选科结果等一手资料,归纳总结样本学校进行“选科走班制”的真实过程。在此基础上通过访谈法与调查法分析学生自主选择时的各因素,了解学生选科后走班教学下的真实生存状态,依据研究结果反思检视选科走班制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通过研究发现,当前选科走班制的实际操作流程共有五个环节,其中最重要的环节为学生的自主选择,学生的自主选择是基于其良好的自我认知做出的,对其自主选择影响最大的因素是来自学生自身的因素,包括自身兴趣与能力,其次是高考制度因素,主要是高考压力与高考效益,最后是来自同辈群体与长辈——父母与教师的因素。且学生在选科后学业状态整体良好,同辈群体交往也并未受到”流动性“的影响,具有良好的职业生涯与人生规划意识。但是从学生自主选择视野来看,当前选科走班制中也存在一些尚待改进的地方,本研究认为应当尽快完善学业水平测试的相关改革,将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与人生规划教育提前至基础教育的初级阶段,尽快建立学生指导制度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选科走班学习,真正实现选科走班制设计的初衷,保证学生群体的主体性,学生选择的多元性,使其科学规划自己的人生,认识自己,了解社会,展望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