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欺负是力量相对较强的一方在未受到激惹的情况下对力量相对较弱小的一方重复进行的攻击行为,具有三个主要特征,分别是双方力量不均衡性、欺负者的未受激惹性或有意性以及行为的重复发生性。根据儿童在欺负行为中的表现,可将参与欺负行为的儿童简单地分为欺负者,受欺负者和未卷入者这三种角色。儿童欺负行为是校园的频发行为之一,对儿童的个性发展和心理健康都能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因此三十年来,儿童欺负问题一直是心理学和学校教育领域重要的研究主题之一。态度指的是个体对某人或者某一事物比较持久性的喜欢或不喜欢的心理倾向,双重态度模型提出,人们对同一态度客体可以同时存在两种类型的评价,一种是反映人们所意识到的、所承认的外显态度,另一种是人们无法意识到的、自动激活的内隐态度。具体来说,内隐态度指的是过去经验和已有态度积淀下来的一种无意识痕迹,它可以潜在地影响个体对社会客体对象的认识、情感倾向和行为反应。与外显态度相比,内隐态度更为稳定,对行为更具有决定性作用。本文从同伴态度的角度入手,选取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某所小学四年级两个班的83名小学生为研究对象,考察小学生对班内欺负、受欺负同伴的外显态度和内隐态度,为欺负问题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同时对校园欺负行为的防范和干预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研究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被试分组和研究材料的筛选,向四年级两个班级的小学生发放同伴提名问卷,结合教师评定,筛选出班级中最常欺负他人和最常受他人欺负的小学生,同时把班级中的所有小学生划分为不同的欺负角色,即欺负者、受欺者和未卷入者,为下一步的研究做准备。第二部分是正式研究,包括两个子研究,研究一采用同伴等级评定法,考察小学生对欺负和受欺负同伴的外显态度;研究二采用趋近——回避范式,考察小学生对欺负和受欺负同伴的内隐态度,以及处于不同欺负角色、不同性别的小学生对欺负、受欺负同伴的内隐态度。本文的研究结论如下:(1)小学生对欺负、受欺负同伴的外显态度和内隐态度具有一致性,即与受欺负的同伴相比,小学生更喜欢欺负他人的同伴,对他们的态度更为积极。(2)与处于欺负角色的小学生相比,处于受欺负角色的小学生更喜欢欺负他人和受他人欺负的同伴,对他们的的内隐态度更为积极;另外,处于不同欺负角色的小学生之间不存在性别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