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香港电影新浪潮的重要代表,许鞍华导演在香港电影史上的地位实属众望所归。在这三十多年的从影生涯中,她创作了许许多多风格迥异、题材不一且令人耳熟能详的影片,坚持艺术的自我表达与商业创作并重。其中,有关女性的题材日益增多。凭借着许鞍华身为女性导演的独特女性视角使她在对青年女性形象进行塑造刻画时有着不同于男性导演的另一面。本文通过分析许鞍华导演的影片,试图找出许鞍华导演是如何塑造青年女性形象的。论文的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论文的研究背景与现状,对当前有关许鞍华的研究进行了简要地分析、总结,明确了论文的核心研究内容与理论支撑,以此为基础对论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进行简单地说明、介绍。论文的第一章主要介绍了许鞍华导演塑造青年女性形象的原因,从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进行分析。外部原因是许鞍华所生活的地方是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一个被英国侵略者霸占了一百年的中国领土。正是因为香港在历史上的特殊性,它的文化混乱杂糅,与西方文化兼容并济;它在政治上又历经侵略最终回归祖国,造就了香港人对自我身份持有一种质疑、迷茫的态度。而这种态度也体现在了许鞍华导演的早期电影中。从内部原因来说,正是社会大环境造就了许鞍华的关注点的转变。本文将许鞍华导演的电影作品大致分为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她特有的关注点。通过对每个阶段的代表作品进行分析,可以看出许鞍华内心的一种转变,转变为对女性等弱势群体的关注。这三十多年的从影生涯,许鞍华导演也在成长,无论是对执导影片的专业水平亦或是对导演这一行业的理解或是对关注点的成长,都可以在这四个阶段中得以展现。通过这一章的介绍,对许鞍华导演的电影作品在风格和创作上有了较为全面的掌握,为理解身为女性导演的许鞍华做了较为系统地梳理。论文的第二章主要介绍了许鞍华导演的电影中的典型青年女性形象,并对她们进行分类。通过对比男女性导演如何看待女性形象的本质,引出许鞍华导演塑造的女性形象有何不同,并对青年女性形象进行了概念设定。从而将许鞍华导演的电影作品中的青年女性形象依据女性意识的觉醒程度分为三类:一类是屈于父权的传统女性,一类是意识觉醒的进步女性以及最后一类寻求自我的现代女性。论文的第三章从置身多重困境这一方面研究许鞍华导演对青年女性形象的塑造。多重困境又分为置身于时代的困境、置身于亲情的困境以及置身于爱情困境,由大的社会环境到小的家庭环境再到个人来分析塑造青年女性形象的策略。通过观察青年女性在困境中的表现来反映青年女性的性格以及遭遇。论文的第四章从视听语言方面研究许鞍华导演对青年女性形象的塑造。从镜头、影调和画外音三个方面举例分析,在电影中是如何塑造青年女性形象的。论文的第五章从多元化的叙事技巧研究许鞍华导演对青年女性形象的塑造。通过对多视点叙事的分析以及叙事视点的转换,来塑造青年女性形象。不仅如此,还运用了“结构主义作者论”的理论来分析许鞍华导演的电影中的电影结构和空间隐喻。综上所述,本文以许鞍华导演的电影中的青年女性形象为研究对象,将电影中的青年女性形象进行分类概述,通过从许鞍华导演的导演经历以及青年女性形象所置身的多重困境、影音表达和叙事结构为切入点来研究许鞍华导演电影中的青年女性形象是如何塑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