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世纪银行间竞争将会是包括风险管理在内的核心竞争力的比拼。三大风险中的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管理早已形成了成熟的风险管理方法。唯独操作风险不论从范畴界定,控制缓释技术乃至测度方法尚未达到完善的程度,因此研究操作风险具有一定的学术前沿性。此外,以三大国有银行为主的股份制改造初步结束,然中国商业银行业改革仍未降下帷幕,改制后的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如何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能否形成操作风险管理理念、培养风险文化、增加风险意识,增强风险识别度量乃至管理能力,建立国内本土银行的操作风险指标体系成为关键因素。这是论文研究的现实所在。
本文首先剖析操作风险有关理论,初步界定了操作风险的定义,范畴及特征;领悟《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精神,对操作风险损失事件和部门的划分以及三种资本金计提测度方法进行了系统性的论述;同时按照事先预防、事中监督、事后反馈的思路,初步设计出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框架。
本文论述的重点落脚在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成因。对内部控制理论、委托代理机制以及经营主体非理性行为与操作风险进行了关联分析,运用博弈模型和行为金融学理论阐述操作风险产生的一般性原因;结合我国当前商业银行改革的特殊性,专述了转轨时期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几种特殊成因,例如产权问题、群体腐败等因素。文中提出根治操作风险的现实途径必须完善产权结构,加强内部控制建设。
为了实现了操作风险管理由定性控制向定量管理的转变有必要对操作风险识别和测度方法。文中第五章继续介绍了三种主流的高级度量方法:极端值理论(EVT)、贝叶斯网络模型(BBN)和损失分布模型(LDA)。
本文结尾将视野转移到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现状以及风险管理体系设计上来,从国内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理念落后,管理框架残缺、风险管理手段比较单一的现状出发,提出完善银行内控机制、加强约束激励机制和构建金融反腐败机制为主的银行内部制度建设的根治方法,辅以商业银行内部计量法的推广,使我国本土银行的风险管理技术始终紧跟世界发展方向。
本文采用了客观度量和主观激励的二元管理思路,确保分析框架的完整性。
同时运用博弈等分析工具,充分考虑银行主体在面临诸如市场竞争,产权制度的委托代理以及内部控制机制等因素下经营决策对风险管理的影响,对银行操作风险的深层次原由进行了初步探索,为进一步研究操作风险理论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