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发展,中国的工业化及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导致大量耕地不可避免地被占用,因此,如何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来使土地利用潜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如何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粮食产出率成为亟待解决的、关系到中国粮食安全以及社会稳定的重要问题。通过土地整治项目的实施,推动田、水、路、林、村的综合整治,可以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农业产出率。尽管截至今天中国土地整治活动已有多年历史,但土地整治项目后取得的效益、存在的问题,都仍需一一评估。因此,对土地整治综合效益进行科学、系统的分析、研究,对中国此后的土地整治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在充分研究了土地整治效益评价相关概念、国内外研究进展、评价内容以及评价方法等基础上,以承德兴隆县小碌洞村土地整治项目区为研究对象,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个方面选取了12个评价因子建立指标体系,并对全部指标进行定量分析,以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建立综合效益评价模型,结合研究区的实际情况进行评价,并对评价结果进行了分值量化。具体结果如下:  (1)兴隆县小碌洞村土地整治项目区综合效益评价结果为“好”,量化后的分值为86.73分,且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等级均属于“好”,较好的完成了整治目标。  (2)经济效益量化的分值为87.57分,新增耕地率为4.97%,生产规模扩大率为5.37%,土地整治项目的实施使项目区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3)社会效益整治后得分为88.79分,单位面积土地承载提高率达52.38%,新增供养人口百分数为5.32%,此外经过土地整治,项目区的贫困人口数大大减少,贫困人口脱贫率达到42.86%,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  (4)根据生态效益评价的量化结果,其整治后对应的分值为84.86分。首先整治前项目区的农用地基本上属于旱地,通过打井等修建农田水利设施,旱地90%以上转变为水浇地,灌溉保证率达到85%,因为项目区的降水存在季节限制,因此整治后也使得旱涝灾害减少率达46.46%;土地平整率达99.28%,土地垦殖率达到98.89%,充分合理的利用了土地。  综上,虽然土地整治实施后各项效益显著,但还有进一步的提升空间,尤其是生态效益,因此在今后土地整治项目实施过程中,要注重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促进土地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