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抗战时期,在中国的大地上兴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工合”运动。它是在第二次国共合作的特定历史条件下,专门生产物资以供应军需民用的合作社生产运动。本文通过对“工合”运动的系统考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对“工合”的背景、发展、衰落原因和成效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分析。本文正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从国内、国外两方面的因素着手,对“工合”运动的背景进行了分析。认为,世界合作运动的勃兴给“工合”奠定了一个源远流长的思想基础;合作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与实践也为“工合”的发展提供了群众基础;日本侵华战争所造成的沉重灾难则是“工合”兴起的直接导火线。第二部分,回顾了“工合”运动的历程。该部分以“工合”在全国的发展状况为线索,结合抗战形势的变化以及国民党政府对“工合”态度的转变,将运动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工合”的酝酿、肇端阶段。认为国际友人、中共、爱国民主人士以及国民党政府在“工合”的创始时期起了主导作用,并且指出,“工合”在无形中是联系国共两党和民主势力共赴国难的一条重要纽带。第二阶段是“工合”的发展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大力创办各类合作社和设立大区办事处以及事务所时期。第三阶段是“工合”的衰落阶段。指出,除了国民政府本身存在的一些政治、经济原因影响了“工合”的发展之外,“工合”社内部存在的一些缺点和阴暗面也是其发展受挫的主要因素。第三部分,主要对“工合”的力量进行了剖析。该部分通过对“工合”运动的组织结构、业务种类以及它在国统区和抗日根据地地区的发展状况等方面的研究,展现了“工合”的强大力量。<WP=4>第四部分,主要从经济成效、统战成效、民主功能以及教育功能等方面揭示了“工合”运动的伟大意义。指出,“工合”不仅对于支持长期抗战发挥了很重要的经济作用,而且对于促进经济民主、政治改良和民众教育,也作出了巨大贡献。本文在结语部分总结了几点启示,揭示了研究这一问题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