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调督任安神针法”治疗慢性失眠症的临床观察

来源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69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观察“和调督任安神针法”治疗慢性失眠的临床效果,为临床针灸治疗慢性失眠症提供新思路和有效方法。方法:选出满足本观察基准的63名慢性失眠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观察组31人(脱落1人)和对照组32人(脱落2人)分别采用“和调督任安神针法”和常规针刺法进行治疗。两组患者每周一到周六各针灸1次,每周日休息1天,6次(7天)为一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SQI)、失眠严重程度指数量表(ISI)和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的评分变化,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1.依据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进行比较。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67%明显优于对照组7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和调督任安神针法”治疗失眠症临床疗效优于常规针刺法。2.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SQI评分均比治疗前降低,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种疗法均有作用。治疗后观察组PSQI评分在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障碍、日间功能和总分方面均低于对照组,经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和调督任安神针法”治疗慢性失眠在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障碍、日间功能上效果均优于对照组。3.治疗后两组患者的IS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种方法均可改善慢性失眠的严重程度。治疗后观察组的评分低于对照组,经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和调督任安神针法”在改善慢性失眠患者严重程度上比常规针刺法效果更好。4.治疗后两组的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的评分均比治疗前升高(P<0.05)。说明“和调督任安神针法”和常规针刺法均能提高失眠症患者生存质量。两组治疗后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1.“和调督任安神针法”和常规针刺法均能提高慢性失眠症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临床推广的意义与价值。2.“和调督任安神针法”治疗慢性失眠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针刺,在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障碍、日间功能四个方面效果均好于常规针刺法;“和调督任安神针法”在降低患者慢性失眠严重程度上也比常规针刺法疗效更好。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选取对于内分泌生殖轴影响较大的经验组穴配合尿失禁经验组穴来治疗中老年女性混合性尿失禁,通过临床疗效观察分析,以探求一种更加简便安全高效的治疗方法。观察针刺对性激素水平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本病或者相同病因和发病机制的其他疾病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和临床思路。方法:选取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针灸一科和妇科64例女性混合性尿失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32例。观察组患者据临床
学位
目的:观察经筋理论指导下的鍉针联合针刺治疗肩周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共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肩周炎患者60例,经知情同意后纳入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人。针刺处方:对照组取患者患侧肩前、肩髃、肩髎、肩贞、曲池、阳陵泉及阿是穴,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依据经筋理论的指导,通过在患肩做点、按、揉、循、弹拨等手法探寻结筋点,取病变经筋上2-3个痛感最明显的结筋点进行治疗;若
学位
目的:观察温针灸五脏俞加膈俞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依据诊断标准选取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普通针刺法)和治疗组(温针灸法)各30例。对照组采取普通针刺,治疗组采取温针灸五脏俞加膈俞穴为主。针刺1周治疗6天,温针灸1周治疗3天(每隔1-2天一次),2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分别记录两组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以及中医证候评分,用统计学
学位
目的:本研究基于辛丑年运气理论,制作“五味子汤”穴位贴,贴敷于神阙穴治疗心肾不交型不寐,观察患者失眠改善情况,评估运气方制作穴位贴对心肾不交型不寐的治疗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该试验共纳入72例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均分为两组,在健康管理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治疗,取印堂、安眠、神门、照海等穴,留针30分钟,每日一次,治疗14天;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穴位贴贴敷神阙穴,每晚睡
学位
目的:观察揿针联合电子捻针仪治疗不寐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1例不寐患者随机分为治疗A组(27例)、治疗B组(27例)、对照组(27例)。对照组行常规针刺治疗,治疗B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另选取五脏背俞穴(双)贴埋揿针,治疗A组在治疗B组基础上于百会穴、宁神穴加用电子捻针仪进行治疗。三组均1次/d,每周休息1d,治疗周期为2周。记录并分析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
学位
目的:观察并比较增液柔筋针刺法与常规针刺法治疗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差异,探讨增液柔筋针刺法对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治疗的有效性,为临床治疗提供新方法。方法:采用随机数字标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患者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增液柔筋针刺法进行治疗,对照组常规针刺治疗。40min/次,1次/日,每周连续治疗6天,休息1天,共治疗4周。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AS评分、CSI评分、F
学位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比观察耳穴揿针联合针刺与常规针刺治疗脑梗死后肩手综合征(Shoulder-hand syndrome,SHS)Ⅰ期的临床疗效,探索耳穴揿针对于本病的临床应用价值,为临床上治疗脑梗死后SHSⅠ期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方法:将符合标准的60例脑梗死后SHSⅠ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神经内科基础治疗以及康复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组在对
学位
研究目的:观察常规针刺法配合“一针听”针法治疗久聋的临床疗效,探讨选穴部位、进针深度、进针角度以及进针方向对久聋及其伴随症状疗效的影响,通过与常规针刺法对比,进一步优化临床治疗方案以提高疗效及患者生活质量,以便在临床中推广运用。研究方法:选取我院针灸五科就诊的72例久聋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法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配合“一针听”针法治疗,各8周。记录并比
学位
目的:观察涤痰行瘀针刺法和常规针刺法治疗痰瘀互结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差异,以期为痰瘀互结型DPN患者提供一种更有效的治疗方案。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入组的60例DPN患者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予以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再分别施以常规针刺法和涤痰行瘀针刺法。每日针刺1次,每次留针40min,每周休息1日,2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
学位
目的:通过针刺右侧太冲穴,观察肝郁化火型亚健康状态青年及健康青年在针刺前后不同时间的太冲穴皮肤温度变化,分析肝郁化火型亚健康状态与太冲穴皮肤温度的变化,为中医初步辨证诊断肝郁化火型亚健康状态及不同状态下的针刺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招募健康状态青年受试者33例,平均年龄为26.810±2.297岁。符合肝郁化火型亚健康状态青年的纳入标准受试者31例,平均年龄为2 7.5 1 6±1.5 9 8岁。在室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