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绵羊是季节性繁殖的动物,不能常年发情。怎样改变绵羊的这种季节性发情状态,使其达到常年发情是现在以及未来的研究重点。绵羊的季节性包括非繁殖季节和繁殖季节,对繁殖季节发情的了解已经相对清楚,但对非繁殖季节的研究还不是很深入,虽然前人进行了大量的实验,新疆的绵羊始终维持季节性发情的现状。针对非繁殖季节绵羊不发情的问题,恰恰是对这个时期绵羊表现认识的不够。包括外界环境因素,和内部相关激素的分泌和相关基因表达调控。外界环境方面影响的研究已经有人在做,我们关注的焦点是绵羊在非繁殖季节体内的激素分泌和基因表达变化。希望通过此实验找到限定绵羊发情的主要调节激素、主要调控基因。本研究通过ELISA检测了非繁殖季节和繁殖季节中绵羊E2、P4、FSH、LH四种生殖激素的浓度,获得了与激素水平发情判定相关的生殖激素,结合卵巢颗粒细胞中不同浓度17-β雌二醇诱导下的ERβ、PR、INHBA的表达分析,找到了三个基因的表达差异。最终确定了绵羊发情判定的生殖激素浓度范围以及调控绵羊非繁殖季节不发情的相关基因。实验过程和相应结果如下: 一:在繁殖季节,E2、P4、LH的平均浓度跟非繁殖季节的绵羊比起来差异显著(P<0.05)。,FSH差异不明显(P>0.05)。 二:在非繁殖季节,激素处理组和对照组中均出现了发情羊、发情不明显羊、和不发情羊。说明在非繁殖季节这个大环境,母羊不发情的情况下,公羊试情存在一定缺陷。通过ELISA测定发现,雌激素的有效浓度可以判定绵羊的发情状态。 三:以绵羊卵巢颗粒细胞为实验对象,通过不同浓度的17-β雌二醇处理细胞,培养12-48小时后,ELISA测定细胞液中E2、P4、FSH、LH的浓度。结果表明:所有细胞液中未检测出LH,而E2、P4、FSH呈现出一定的分泌规律。 四:通过荧光定量PCR测定ERβ、PR、INHBA基因在颗粒细胞中的相对表达。试图找到激素诱导下的ERβ、PR、INHBA基因表达规律。结果表明INHBA随时间的延长,浓度逐渐升高,而ERβ、PR表达量随时间延长逐渐减少,差异显著(P<0.05)。 本研究结果表明,在非繁殖季节,绵羊在雌激素和孕酮分泌上,发情羊普遍低于繁殖季节不发情羊,与卵巢颗粒细胞中INHBA的大量表达有关系。非繁殖季节绵羊的发情状态也不仅仅局限于发情和不发情、还存在发情不明显的情况。发情状态的多变也为我们提出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细分绵羊的不同发情表现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