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1 )在文献回顾基础上,诠释“希望”和“希望理论”,为后续量性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2 )评价住院胃肠道癌患者希望水平,分析影响癌症患者希望水平的相关因素,并探讨希望水平对癌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
(1 )运用重庆维普、清华同方、万方、Pubmed、Elsevier、EBSCO等数据库以及Google 搜索引擎搜索“希望”相关文献,搜索相关研究进展和最新研究成果,并对文献进行分析。
(2 )分别采用Herth 希望量表、医学应对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及EORTC QLQ -C30生活质量量表,对2008.2.1~ 2008.12.31 收纳的316 名住院胃肠道癌患者的希望水平、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及生活质量进行评价,分别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Pearson 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法分析影响胃肠道癌患者希望水平的相关因素,并探讨癌症患者希望水平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结果:
(1 )文献回顾提示:①“希望”是一种可超越现状,并对生命产生持续性正向促进作用的动态力量,“希望”能促进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等多方面的健康;②“Herth 希望理论”强调“希望”是一种体验的过程;一种精神性过程;一种理性思考的过程和一种相互关联的过程。
(2 )胃肠道癌患者现况评价结果:①希望水平为中等水平(33.55±3.26 分);②生活质量总分较差(52.53±21.57 分),低于欧洲癌症治疗组织提供的参考值;其中认知功能得分为最高,社会功能得分最低;患者以出现疲乏症状最多,普遍存在因疾病所致的经济压力(47.99±33.16 分);③主要采用的应对方式为“面对”,其次为“回避”应对,最少采用的为“屈服”;④社会支持状况总分为43.65±6.78分,高于与国内常模和高血压常模。
(3 )不同年龄组、不同文化程度组、不同经济收入组和有无宗教信仰组患者的希望水平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社会支持水平较高组患者的希望总分高于社会支持水平较低组(P<0.05 );“面对”组患者的希望水平总分高于“回避”组和“屈服”组(P<0.05 )。回归分析提示影响胃肠道癌患者希望水平的因素依次为:年龄、社会支持总分、“面对”应对总分、“屈服”应对总分、经济状况及有无宗教信仰。
(4 )不同希望水平组患者整体生活质量、认知功能和经济困难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希望水平总分与患者生活质量(r=0.351,P<0.05 )、认知功能(r=0.249,P<0.05 )呈正相关。回归分析提示影响胃肠道癌患者整体生活质量因素从大到小依次为:经济状况、希望水平总分和文化程度。
结论:
(1 )“希望”是一种可超越现状,并对生命产生持续性正向促进作用的动态力量,对机体健康起促进作用。
(2 )胃肠道癌患者希望水平达到中等水平。人口学因素(年龄、经济状况、有无宗教信仰)、社会支持状况和应对方式(面对/屈服)会影响胃肠道癌患者希望水平。
(3 )胃肠道癌患者生活质量较差,其生活质量受患者希望水平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