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耐受与胃液pH值的相关性,为临床新生儿科医生和护士观察及判断患儿喂养不耐受病情及护理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1.采用便利抽样,查阅电子病历档案,收集2011年1月~2013年9月某三甲医院新生儿科重症监护室住院的极低出生体重儿原始住院资料数据,所选病例要求住院资料完整、出生体重(birth weight,BW)≤1500g极低出生体重儿、口胃管管饲喂养。2.遵循病例对照研究均衡原则,入组的极低出生体重儿除喂养耐受性研究因素不同外,在分娩方式、胎龄、出生体重、性别及母体身体状况、管饲喂养时间、静脉营养天数、住院天数需要均衡可比的。3.按诊断标准是否发生喂养不耐受,分为耐受组(feeding tolerance,FT组)与不耐受组(feeding intolerance,FI组),根据排除标准和质量控制剔除不符合病例。4.对两组以下原始住院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入院时一般资料和住院时临床资料:在分娩方式、胎龄、出生体重、性别及母体身体状况、管饲喂养时间、静脉营养天数、住院天数,胃肠营养喂养耐受情况:奶量、喂养容量、胃液pH值、胃残留量、腹胀、呕吐和大便异常。5.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一般资料采用描述性统计,计量数据资料用均值±标准差(x s)表示,两样本均数间比较应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2检验,相关性采用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法,研究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与胃液pH值的相关性,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喂养耐受组与喂养不耐受组在分娩方式、胎龄、出生体重、性别及母体身体状况分析,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均衡可比,具有可比性。喂养耐受组与喂养不耐受组在管饲喂养时间、静脉营养天数、住院天数分析,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均衡可比,具有可比性。2.86例极低出生体重儿胃液pH值在2~7之间,43例喂养耐受患儿胃液pH值在2~5之间,43例喂养耐受患儿胃液pH值在3~7之间,喂养不耐受组患儿胃液pH值水平高于喂养耐受组(t=10.74,P=0.00),喂养耐受组pH值均数为3.05,喂养不耐受组pH值均数为4.88。3.胃液pH值随着胃残留量增加而增高,呈直线趋势,Pearson相关系数r=0.77,P=0.00,胃残留和胃液pH值之间有正的直线相关关系,胃残留量越多,胃液pH值越高,胃肠喂养量越少;随着胃残留量减少,胃液pH值降低,喂奶量增加,喂养不耐受症状纠正。结论1.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组胃液pH值水平高于喂养耐受组。2.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与其胃液pH值密切相关:喂养不耐受出现胃残留增多,胃残留量越多,胃液pH值水平越高。3.极低出生体重儿的胃残留与胃液pH值呈直线正相关,胃残留越多,胃液pH值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