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农村现有1487多万的绝对贫困人口(按693元的贫困线标准),这些人口分布在全国1/3的农村地区。如何解决这部分人口的脱贫致富问题,直接关系到“三农”问题的彻底解决和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监利县的扶贫情况在贫困地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深入研究分析这些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和对策,对搞好新阶段监利县扶贫开发工作具有现实意义,并对其它贫困地区扶贫开发也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论文利用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理论,借鉴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监利县为样本,对扶贫开发工作进行深入细致地分析和研究,提出具体的对策措施和政策建议,为搞好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提供参考。
农民贫困的问题的实质是农民所拥有的财富存量低于贫困线标准。影响农民财富存量的两个关键性因素为农民的收入和不确定性支出。扶贫开发最根本的路径是增加农民的收入,同时减少不确定性支出。监利县目前扶贫存在的困境在于:绝对贫困人口数量下降速度减缓,而相对贫困人口数量在增加,返贫现象严重等。本文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了影响监利县农民收入增加的长效因素。最后得出,非农收入最终会超越农业收入,非农产业对农民增收起到决定性作用,因此扶贫项目应该主要投向非农产业。同时应该建立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来减少农民的不确定性支出。论文提出监利县在进行扶贫时,应该建立专门的扶贫机制,并指出了监利县走出扶贫困境的路径选择:由救济式扶贫到开发式扶贫的转变;由农业开发式扶贫到非农业开发式扶贫的转变;由短效开发式扶贫到长效开发式扶贫的转变。在借鉴国内外扶贫成功机制基础上,建立包括软环境建设和硬环境的监利扶贫机制的政策支撑与制度保障,为监利农村扶贫机制的建立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