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论在理论上、实证研究中,还是在教学实践中,学习新词时是否应进行同一语义类聚的联系或扩展教学仍存在争议。基于教学上和理论上的争议,本研究采用图片区组命名和连续命名两个行为实验、回忆任务和访谈任务,考察了俄语为母语的中高级水平汉语二语者和汉语母语者在不同任务中的具体表现通过对比两组被试在不同任务中表现异同,分析其表现异同的原因,探究汉语二语者词汇产出的特点以及语义在汉语二语词汇产出中的作用。最后,根据实验结果提出更具针对性地汉语二语词汇教学建议,以期有效提高中高级汉语二语者词汇习得效果。本研究在R中采用混合效应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对学习者命名中的错误语料和回忆任务、访谈任务中的表现进行质性分析。通过对量化分析结果和质性分析结果进行综合性深入挖掘,得到以下主要结论:第一,在图片命名任务中,总体上,母语者和汉语二语者的命名正确率都很高,但汉语二语者的反应时比母语者更长。区组命名中,母语者和汉语二语者在同质命名条件下,均出现了语义促进效应,而且同质和异质存在显著差异在连续命名中,母语者反应时表现出逐渐显著的间隔为2的累积语义效应,而汉语二语者则波动较大,无明显的顺序位置规律。第二,母语者词汇语义网络完善,在词汇产出中能够有效利用语义线索促进词汇产出,出现语义促进效应,而当插入2个语义无关干扰项时,重复激活了图片的上位概念,竞争词条数量增多,词汇水平的竞争大于概念水平的激活,导致产生累积语义干扰。二语者二语语义网络不完善,在词汇产出中能够一定程度利用语义信息促进产出,因而也出现了语义促进作用。但由于其概念水平与词汇水平之间的联结强度弱于母语者,因而命名速度始终比母语者更慢,当插入语义无关项时未能出现任何语义效应。第三,与母语者相比,汉语中高级二语者的词汇产出与组织模式呈现出如下特点:(1)二语词汇表征和概念表征直接联结,但是其联结强度不及母语者,出现了少量上位替代、同类替代、局部替代、根据功能自造、情境联想和错序的错误;(2)语义无关变量会对二语者词汇产出中是否出现语义效应产生影响;(3)二语语义网络有待完善,词汇联结方式多元化,部分词语未形成整词存储,易出现舌尖效应。第四,语义对汉语二语词汇产出有重要作用。一方面,学习者会受到语义相关量的影响,语义有助于汉语二语者建立词语间的联系,形成语义范畴,促进其词汇产出;另一方面,汉语词汇结构的类型复杂、构词方式较为独特,而且词汇语义蕴含丰富的中华文化独有的内涵等特点,会制约汉语二语者词汇产出。基于汉语二语者词汇产出和组织模式的特点及语义在其词汇产出中的作用,本研究针对汉语二语词汇教学提出以下建议:构建词汇集合,扩大心理词汇,通过增加复现率和区分语义场内部词语的方式控制词汇概念水平和词汇水平的竞争;在教学时既要注重词汇本身的对比,还要注重词汇蕴含的文化意义,提高学习者的跨文化能力;引导学生注重汉语词汇内部结构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