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作为教育者与学生之间的活动,是一种交往的实践活动。而在教育交往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课堂上师生之间的语言交往。教师言语行为中的道德指令类言语行为对学生的人格以及价值观的形成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它引导学生成长并使学生能够发出正确的行动。然而很多教师并没有明确的意向或意识来表达道德指令;有些道德指令本身没有道德正当性;有些道德指令的表达方式是没有语力的。与以往对教师指令的语词、语义的研究不同,本文从语用学的角度出发对教师道德指令类言语行为进行研究,尤其是用塞尔的言语行为理论来研究教师的道德指令类言语行为。主要研究方法是教育哲学的理论思辨方法特别是规范性论证,借助各种文献、事实例证和其他资料对问题进行规范性论证和举例印证。论文首先在第一章论述了教师道德指令类言语行为的本质。在对意识、意向性和言语行为概念分析的基础之上,分析教师言语行为概念;通过对言语行为的分类,分析教师指令类言语行为,建构指令类言语行为类型包括关乎道德的和与道德无关的理论;论文把教师道德指令类言语行为的言语表现类型分为人格化的和非人格化的,并指出教师道德指令类言语行为包括三个语句特征:肯定的、否定的和条件语句。教师道德指令类言语行为是包含“道德应当”的指令。论文接着在第二章研究了教师道德指令类言语行为的规范标准。教师职业作为一种特殊的道德性职业,其交往行动的本质使得教师发出的道德指令必然要遵守一定的语用原则。教师指令类言语行为具有自主性和交互性。本文借鉴语用学理论,提出了教师道德指令类言语行为应当遵守的五个语用原则:真实性原则、真诚性原则、正确性原则.尊重性原则、时机性原则。本文第三章研究了教师课堂道德指令类言语行为的语力表现形式和语力的影响因素。道德指令类言语行为的所有言语方式都具有本质相同的语力即引导力,但不同的言语方式会具有不同的引导力程度。我们把表现形式分为显性的和隐性的,把语力的影响因素分为语言内因素和语言外因素。语言内因素主要包括:模态词、人称代词、谓语动词的修饰、语气、语调、语式;语言外因素主要包括:教师的身份、地位、个性特点、权威、德性,学生的年龄特征,外界的法律、规则、传统。根据对教师道德指令的语言学和语用学的研究,本文总结性提出了本研究的实践意义:教师的道德指令要遵循言语行为本身的一般规范,其次,教师的道德指令因其本质要遵守一定的道德原则,最后,要根据教师课堂的言辞实践与环境来发出道德指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