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型糖尿病占糖尿病患者总数的90以上,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丹参酮Ⅰ是以丹参中所含的脂溶性成分丹参醌Ⅰ分离得到的单体,但其对糖尿病降糖作用还不明确。本研究利用高脂高糖饮食结合多次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 STZ)注射诱导的方法,构造小鼠的2型糖尿病模型(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观察丹参酮Ⅰ对小鼠肝脏的影响并分析其可能的作用机制。同时,构造HepG2胰岛素抵抗细胞模型,观察丹参酮Ⅰ在细胞模型上的作用并探讨可能的的作用机制。在体内实验中,将ICR实验小鼠随机分为2组,NFD (nomal-fat diet)组和HFD (high-fat diet)组。NFD组给于普通饲料饲养,HFD组给于高脂高糖饲料饲养,时间为4周。第4周末已经配好的STZ溶液,对HFD组小鼠按照40mg/kg的剂量进行腹腔注射,每隔2天注射一次,连续注射5次(每次注射前禁食禁水过夜)。2周后,测空腹血糖,将HFD组血糖值高于13.89mmol/L的实验小鼠挑选出来,并随机分组,分别是模型组、丹参酮Ⅰ高浓度组、中浓度组、低浓度组,二甲双胍(Met)阳性对照组和吡格列酮(Pio)阳性对照组。随后这6组继续给于高脂高糖饲料喂养3周,每天注射相应剂量的药物,同时,每周对7组实验小鼠测一次空腹血糖和体重。结果显示,3周内,模型组的空腹血糖值明显高于NFD组、高浓度组,Met组和Pio组(P<0.05)。在给药3周阶段,从第2周开始,模型组小鼠活动显著减少;第3周,体质量明显降低并低于高浓度组(P<0.05)。第3周末,取肝脏,经过病理学检测,模型组肝脏细胞中多见细胞质肿胀,细胞核固缩,细胞坏死现象和组织炎症较其他组明显。免疫组织化学试验显示,模型组肝脏组织中PTP1B的表达(以积分光密度IOD表示)明显高于NFD组、高浓度组,Met组和Pio组(P<0.05)。Western blot分析显示,模型组肝脏组织中PTP1B的表达明显高于NFD组、高浓度组,Met组和Pio组(P<0.05)。模型组肝脏组织中P-Akt的表达明显低于NFD组、高浓度组,Met组和Pio组(P<0.05)。提示,高浓度的丹参酮Ⅰ可以降低STZ诱导的T2DM小鼠的空腹血糖和肝损伤,同时降低肝脏PTP1B的表达,增加肝脏P-Akt的表达。在体外实验中,以高浓度胰岛素诱导HepG2细胞,建立HepG2胰岛素抵抗细胞模型,经过不断的条件摸索,最终确定了胰岛素的诱导浓度和诱导时间(10-7mol/L,24 h)。同时,利用MTT法确定了丹参酮Ⅰ的给药浓度(78、156、312ng/ml)。进一步利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丹参酮Ⅰ对HepG2胰岛素抵抗模型细胞的葡萄糖消耗量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丹参酮Ⅰ浓度的增加,胰岛素抵抗的HepG2细胞葡萄糖消耗量也随之增加。最后利用Western blot法测定PTP1B、Akt和P-Akt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PTP1B的表达升高,P-AKT的表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随着丹参酮Ⅰ给药组浓度的增加,PTP1B蛋白的表达降低,P-Akt蛋白的表达升高。由此,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STZ诱导的T2DM小鼠肝脏PTP1B表达明显增加。(2)高浓度的丹参酮Ⅰ可以降低STZ诱导的T2DM小鼠的空腹血糖水平和肝损伤,同时降低肝脏PTP1B的表达,其机制可能与丹参酮Ⅰ提高肝脏P-Akt的表达有关。(3)丹参酮Ⅰ能改善HepG2细胞的胰岛素抵抗,其机制可能与通过抑制PTP1B的表达,进而促进了Akt信号通路的活化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