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中国城乡电网的发展,中小型水电厂和变电站日益增多,用户对电能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而也对保护装置提出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微处理器性价比的增高和电子设计自动化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城乡电网的发展,中小型水电厂和变电站日益增多,用户对电能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而也对保护装置提出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微处理器性价比的增高和电子设计自动化工具的发展也为新一代微机保护装置的开发提供了便利条件。本论文是围绕基于浮点数字信号处理器(FDSP)的线路保护测控装置的研究这一中心任务而展开的。保护逻辑原理的正确性是继电保护能可靠动作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采用自行研制的基于虚拟仪器的继电保护测试系统对中低压线路保护测控功能进行了验证,确保保护逻辑原理的正误与微机继电保护装置软硬件无关。研究论证了采用FDSP作为装置的中央运算处理单元(CPU)以克服单片机微机保护不足的可行性,以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取代传统分立逻辑器件从而强化了硬件系统,提高了系统电磁兼容(EMC)性能。研制了基于大屏幕液晶的人机界面显示平台,提供了多种通讯方式,建立了以FDSP 和CPLD 为核心的微机继电保护硬件平台。软件系统层次化是软件可靠性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提出了继电保护软件层次化思想,并利用高级C 语言模块化和FDSP 汇编语言简练高效的特点进行了编码实现。利用FDSP 在数字信号处理上的优势,优化改进了离散傅立叶变换(DFT)算法来提取信号特征量。提出并实现了继电器阵列控制思想,保护判断逻辑程序不直接驱动继电器,而由继电器控制模块统一驱动。研发了可移植的通用继电保护人机界面软件,提出了光标跟踪算法,在研制的硬件平台上实现了线路保护测控功能。装置的试验数据肯定了本文的研究成果。随着计算机技术和芯片技术的发展,基于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的微机继电保护装置将是电力系统微机继电保护的主流发展方向。
其他文献
近几年,随着永磁材料的发展,永磁电机在民用和工业上应用广泛,关于永磁电机的设计研究也不断发展和深入。永磁体电机按永磁体在转子上位置的不同,可以分为永磁体表贴式(SPM)
电力市场化改革打破了原来电力工业发、输、配垂直一体化的管理模式。“厂网分开”的实施,使公用电网经营企业成为相对独立的经营实体参与到电力系统的运营中。由于国民经济的
目前,研究已证实乌贼墨多糖(SIP)是一类具有广泛生物学功能的海洋生物活性物质,可用于食品、保健及医疗等领域。本实验室研究人员长期致力于研究SIP的化疗预防作用,发现该功能具有广谱高效等特性,不仅能有效保护心、肺、肝、脾等内脏器官,也能降低环磷酰胺(CP)对睾丸的毒性损伤。本研究旨在探讨SIP干预CP介导睾丸氧化应激损伤的作用效果及其相关机理。首先,本实验通过酶提醇沉方法从乌贼墨中分离得到粗多糖样
当前,高铁与轨道交通正处于飞速发展期,对牵引变流器的控制性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矢量控制技术以其控制简易、动静态性能优越等优势在机车牵引领域有广泛的应用,但是磁场定向容易受电机参数变化,尤其是转子电阻变化的影响。本文在校企联合牵引变流器项目的基础上,对矢量控制算法中的转子电阻校正策略进行了研究。文章介绍了当前常见的转子磁链观测器的类型,并分析了各自的优缺点。分析了异步电机在A、B、C坐标系与d、
盲分离技术是信号处理领域近十年来研究的热点问题,分为两大类:1) 实时混合信号的盲分离;2) 动态或者是卷积后混合信号的盲分离。盲信号处理技术由于不要求已知源信号及信道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各城市的高楼大厦不断建成,电梯在人们生活也占据了重要的位置,目前我国保有电梯410万台,每天有20亿人次乘坐电梯,国家对于电梯的各种安
分布式电源以其绿色环保,储量丰富等特点,受到了各方越来越多的关注。随着对微电网研究的深入,微电网的电能质量问题愈加突显。本文从主从结构下微电网的控制策略和电能质量改善措施两个方面展开研究,以提高微电网的电能质量。文章首先总结了微电网技术的研究现状,并对微电网的电能质量问题进行了分析。建立了微电网并网逆变器在abc三相静止坐标系和dq同步旋转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推导了恒功率控制器和恒频恒压控制器的结
可编程微处理器(PLC)以其运行的可靠性、操作的简易性、控制的灵活性等诸多优点在工业控制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工控产品中占有绝对的市场份额并仍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小电流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选线问题是一个研究多年的老问题,但现场运行的结果表明,装置的选线效果不是十分理想,其可靠性不稳定。本文将粗糙集理论应用于小电流接地系统故障选线,从大量现场录波数据中进行数据挖掘、知识发现,确定现有各种算法的有效域,利用它们的互补性,扩大正确选线的故障范围,提高选线结果的可靠性;另一方面利用 Duffing 振子相变具有很高的测量灵敏度和好的抗噪性能,将它应用于小电流接地系
煤矿井下环境复杂且地质结构多样,受采挖过程及自然状况的影响,煤矿井下的煤岩动力灾害时有发生,对财产和人身安全带来严重威胁。因此寻找有效的预测预警手段是十分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