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近年来,特别是在中美贸易摩擦和新型冠状病毒向全球蔓延的背景下,我国产业价值链升级迫切性日益增强,与此同时,产业结构升级的瓶颈也日益凸显。在此背景下,我国政府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以期促进产业结构价值链攀升,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促进数字经济发展,我国已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一整套数字经济政策体系。但是,地方政府争先出台的数字经济政策与产业结构二者之间到底存在什么关系,以及二者的逻辑机制是什么,现有研究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特别是在中美贸易摩擦和新型冠状病毒向全球蔓延的背景下,我国产业价值链升级迫切性日益增强,与此同时,产业结构升级的瓶颈也日益凸显。在此背景下,我国政府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以期促进产业结构价值链攀升,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促进数字经济发展,我国已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一整套数字经济政策体系。但是,地方政府争先出台的数字经济政策与产业结构二者之间到底存在什么关系,以及二者的逻辑机制是什么,现有研究并没有给出有力证据支撑。据此,本文提出问题:各地竞相出台的数字经济政策能否有助于推动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其实现机制又是什么呢?基于对上述问题的思考,本文对数字经济政策影响产业结构升级进行探究。首先,利用统计分析法对我国数字经济和产业结构的现状、演化特征及问题进行梳理和分析。其次,借助相关理论体系,识别数字经济政策影响产业结构升级的关键机制路径,即数字经济规模效应与产业创新发展效应。再次,通过借助双重差分模型(DID方法),基于我国207个地级市的数据,实证分析了数字经济政策对产业结构高级化、合理化的作用及其影响机理。最后,提出相关政策启示与研究展望。通过实证研究,本文得出如下结论:第一,在数字经济宏观政策框架体系作用下,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得到持续扩大,与此同时,产业结构也得到了一定优化。第二,从产业结构高级化的角度,数字经济政策能显著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对区域异质性的检验结果也支持了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数字经济政策能显著促进产业结构向高级化演进。第三,从产业结构合理化角度来看,数字经济政策有利于显著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不过,分区域的回归结果却显示,数字经济政策仅对东部地区产业结构合理化表现出显著的正向影响,中西部地区数字经济政策对推动产业结构合理化并没有显著的影响。第四,从影响机制来看,数字经济政策不论对产业结构高级化还是合理化的作用机制都是通过数字经济规模效应这一中介机制得以实现,但是,其产业创新效应这一中介机制却缺乏统计意义上的显著性。无论是采用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法(PSM-DID方法),还是改变时间窗宽检验,抑或进行替换自变量的回归检验,上述实证结果都是稳健的。本文为数字经济政策能否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提供了证据支持,有助于进一步认识数字经济政策对地区产业结构变迁的影响机理,从而对地方政府如何制定适切的政策引导数字经济发展,实现本地产业结构升级,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其他文献
传统金融学假设投资者是完全理性的,然而现实生活中投资者盲目的投机行为屡见不鲜。在股票市场中投资者的博彩行为往往带来负向收益,由此形成的博彩效应反映了投资者非理性行为会导致其盈利水平偏低的现象。在此背景下,行为金融学逐渐受到学者们的重视,其主张投资者非理性行为会作用于股票收益,该思想可以帮助学者分析现实中不符合传统金融学假设的情形。而有限关注理论作为行为金融学的重要研究理论,常被用来解释投资者的交易
长期以来中国近20%的出口货物销往美国,然而中美贸易摩擦的频繁发生,对中国货物出口的市场多元化工作造成极大的影响,中美贸易摩擦对中国货物出口市场多元化的影响成为值得关注的研究方向。但现有研究中鲜有分析贸易摩擦与中国出口市场多元化的关系,本文以美500亿加税清单的有关数据进行分析,弥补现有研究的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路径建议,为出口企业发展清单货物对外贸易、实现出口市场多元化提供一定借鉴意义。本文以
当前,深入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已经成为了我国实现经济平稳高效发展的必由之路。作为推动国家创新战略的重要载体,如何提升高科技企业的创新水平,成为了研究热点。由于企业创新活动具有风险高、可预见性低、投资回报周期长等特点,企业与利益相关者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加深,这不仅引发了委托代理问题,还限制了企业对创新所需资金和资源的获取能力。随着知识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智力资本已逐步成为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的主要
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我国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必然要求和关键举措,而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对这一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作用。并且,数字普惠金融与乡村振兴之间可能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双向关系,对这一关系的分析需要从理论和实证两个角度进行系统的验证。本文首先以城乡发展理论、农村金融理论、耦合协同理论及空间溢出效应理论为基础,分析数字普惠金融与乡村振兴相互耦合协调的机制。同时,在对数字普惠金融与乡村振兴发展水平进行测度
长三角地区以其高水平的经济发展与极强的包容性吸引了全国近1/6的人口,创造近1/4的GDP,其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对于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举足轻重。随着主要矛盾转化,提升民生服务质量成为长三角乃至全国发展的重要命题。教育、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等准公共物品的供应主体是政府,长三角地区社会性支出规模呈上升趋势,然而求学、就医成本高等民生问题日益突出。因此,对长三角地区社会性支出效率进行研究,能够反映地
自2014年11超日债违约事件发生后,政府陆续出台了表明隐性担保意愿转变的相关政策如:43号文、存款保险制度、资管新规等。IMF在对我国金融体系稳定性的评估报告中指出,目前我国发生概率最高、对金融系统稳定冲击最大的风险源为隐性担保价值的转变,政策转变对隐性担保的冲击很有可能会造成整个金融体系内的系统性风险被再次定价。银行部门作为金融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对象之一,长期处于政府隐性的保护之中。如今我国银行
2021年2月25日,中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作为脱贫攻坚的生力军,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后,为防止返贫,做到“摘帽不摘帮扶”,企业应当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的工作中继续发力。然而,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是企业的天性,扶贫行为的利他性与资源损耗性显然相互矛盾。企业出于何种原因参与扶贫工作呢?该现实问题不免令人深思。国内外已有研究主要从企业扶贫的经济效益出发探讨企业扶贫决策的自主性,然而
商业银行作为我国经济运行中的重要环节,在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但银行危机一直是制约经济发展的潜在隐患之一。我国在2013年由单个银行的“违约门”事件发酵,曾引起同业拆借利率发生巨幅波动,银行股集体暴跌,昭示着银行间风险传染的危害性。此外,伴随着我国商业银行存款保险制度的推出以及相关文件的发布,政府将逐渐退出隐性担保,这对商业银行自身的风险管控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此背景下,研究我国
心理学研究很早开始关注天气对个人行为的影响,金融学研究也逐渐注意到天气对市场参与者行为的影响,上市公司管理层作为金融市场中重要的参与者,其承担了公司中重要的信息披露职责,对公司信息披露具有决定权。在知识经济时代,智力资本是重要的企业资产,所以,如何披露智力资本信息是公司管理层的一项重要工作。目前,已有许多文献围绕天气与投资者行为、分析师行为间的关系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然而却鲜少有文献探讨过天气与管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货物出口贸易发展迅速,从出口产品分类来看,制造业出口产品年均约占79.7%。由于生产成本的不断上升、企业自主创新薄弱以及国际贸易环境不稳定等不利因素,中国制造业的低成本优势和国际竞争力正逐渐减弱。中国第十四个五年规划指明,中国制造业将朝着现代化产业体系和区域协调的方向发展,其中的目标和任务之一便是区域内产业集聚的培育。产业集聚有利于企业产品生产率的提高,对出口技术复杂度产生积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