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资源短缺是当代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发展问题。针对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能力差的现状,党和政府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政府作为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倡导者和社会生活的管理者,必须从自身做起,厉行节俭、杜绝浪费,有效地利用各种行政资源,为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因而,建设节约型政府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是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主要以新制度经济学的交易成本理论、制度变迁理论以及产权理论为理论分析工具,阐述了节约型政府的基本内涵和特征,探讨了构建节约型政府的重要意义,分析了我国节约型政府建设过程中面临的困境,并从“制度”的角度入手对其原因进行了深入的探析,最后提出了推进我国节约型政府建设的对策和建议。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导论部分简要阐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对国内外既有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接着提出了本文的理论分析工具,最后阐明了本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并且对本文的创新与不足之处进行了总结。第二部分界定了节约型政府的概念,阐述了建设节约型政府的意义。论文认为,所谓节约型政府,是指一种政府通过科学、合理的制度安排,充分利用行政资源,有效地降低政府的制度成本,提高行政效能,以尽可能少的政府成本为社会和公众提供尽可能多且好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政府模式。建设节约型政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构建节约型政府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其次,构建节约型政府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第三,构建节约型政府是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的内在要求。第三部分概括了我国建设节约型政府面临的主要问题。本部分通过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指出节约型政府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有:政府规模日益膨胀;行政成本居高不下;行政效能相对较低;政府制度透明度低。第四部分是关于影响节约型政府建设的原因分析。本部分针对上文所提到的问题,从“制度”的角度入手,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包括:(1)维持制度运行的成本过高;(2)制度外隐性成本过高;(3)制度变迁成本过高;(4)产权界定不明晰导致资源浪费;(5)制度不透明导致行政效能较低。第五部分是关于建设节约型政府的路径探讨。本部分提出,应通过完善政府的制度来实现降低政府成本的目的,具体措施包括:(1)有效控制维持制度运行的成本;(2)有效控制制度外隐性成本;(3)有效控制制度变迁成本;(4)改革产权制度,降低社会交易成本;(5)大力发展电子政务,提高政府行政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