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攀西地区四大典型钒钛磁铁矿区包括太和钒钛磁铁矿区,其处于攀西钒钛磁铁矿成矿带北部。太和钒钛磁铁矿区处于上扬子陆块西南边缘,西邻松潘至甘孜造山带。下元古界是其结晶基底、中元古界为褶皱基底,近东西向和近南北向的主构造线。华力西期层状基性-超基性岩体为太和矿区钒钛磁铁矿体的含矿母岩,为攀西地区四大钒钛磁铁矿含矿岩体之一。岩体呈东西走向,倾向南,地表仅在矿山露天采场出露,其余地段被第四系、第三系不整合覆盖,东西出露长1620m,南北宽60~830m。太和层状基性-超基性岩体的分异性良好,有清晰的相带和韵律层。自下而上整个岩体以基性程度变低、颜色由深至浅、矿物粒度由粗变细为特征。将岩体自上而下划分为三个相带:浅色辉长岩相带、暗色辉长岩相带、橄辉岩相带。矿体主要赋存于浅色辉长岩相带下部及暗色辉长岩相带内。 太和矿体呈层状、似层状平行产出,依据赋矿岩性及矿石总体特征,将矿体分成3个矿带9个矿组,矿石类型分为辉长岩型、辉石岩型、橄辉岩型。岩矿体呈北东走向,倾向南西,矿体长约2.6km,厚度在190~560m之间。主矿体呈厚大的似层状,次要矿体呈透镜体状。矿体位于辉长岩体内,产状与辉长岩体一致。,由含矿岩浆结晶分异而成,是典型的岩浆分异型矿床,其产出状态受岩相带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