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流动性是商业银行经营的基础,是其正常稳健运行的保证。流动性风险一旦转化为现实,不仅会对居民和企业的正常生活和工作运行带来不便,还会威胁到商业银行的运行乃至生存,进而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甚至带来国际性的金融风险。而保持良好的流动性状况能够对商业银行的安全、经营管理产生积极作用,如增强市场的信心,赢得良好的声誉,确保银行有贷款能力,维持其正常运营等。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增长、国际经济环境的剧烈变化、全球范围内经济金融危机不断,流动性风险管理对于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重要作用也越来越凸显出来。经历过美国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的洗礼,中国政府与中央银行实施了适当的政策,使得中国商业银行在危机中流动性状况表现良好,避免了挤兑与倒闭现象的发生。但是目前中国商业银行正处于经济金融结构的变革时期,在全球经济一体化、金融危机频繁情况下,中国商业银行也面临着种种压力与风险,同时随着中国对外资银行的逐渐开放,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也会更加激烈。因此,如何更好地进行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减小其发生风险与损失的可能性,追求更大的盈利空间,成为了各家商业银行不可避免的问题。目前,中国商业银行在流动性风险管理方面仍暴露出许多的不足。2013年中期的“钱荒”现象正反映了这一点。究其原因,外部环境的影响固然重要,如美国计划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导致国内资金大量流出,但更需要注意的是中国商业银行本身所暴露出的问题,如商业银行对中央银行习惯性依赖造成对中央银行政策的误判、自身存在的资产负债期限错配、以及各大银行机构为应付年度中期考核纷纷增加了对资金的需求等。尽管此次“钱荒”现象给商业银行带来的流动性风险得到了一定的控制,并未对实体经济造成严重伤害,但其体现的银行内部之间资金短缺而总体货币供应量较为充裕的资金结构性紧张现象,表明了处于后危机时代的中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方面尚存在许多问题。因此,研究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问题非常重要,并应将其作为商业银行日常管理中的一项重要长期工作。本文主要通过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对中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现状及特点、影响因素、存在问题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同时,考虑到本国的实际情况,提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政策建议。全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概括阐述了本文的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并较为全面地归纳总结了国内外相关的研究和评述,阐明了中国流动性风险管理的研究现状并提出了本文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第二部分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及其管理的理论界定及理论分析。论述了中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及其管理的理论界定及理论分析,阐明了流动性及流动性风险的概念、流动性风险管理理论以及流动性风险衡量指标。第三部分危机后西方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及对中国的启示。通过介绍阐述美国、欧洲等西方发达国家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提出其对中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启示与借鉴。第四部分危机后中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分析。通过各项数据与图表详细论述了中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现状与目前流动性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以及影响流动性风险的因素,揭示了商业银行自身资产结构、质量与外部经济环境、宏观政策等给中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带来的重大影响。第五部分危机后中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实证研究。结合中国商业银行的季度数据,建立了VAR向量自回归模型,通过各项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和方差分解分析等方法,对中国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第六部分危机后中国商业银行加强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对策建议。是在前文分析的基础上从商业银行自身角度对中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