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企业社会责任缺失事件的不断发生,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并且要求企业披露社会责任信息。目前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主要受到来自外界的压力,然而内生动力的缺乏,导致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水平整体较低。因此,我们需要转换角度,研究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与企业价值之间的相关性,为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增加内生动力,化被动为主动,是本文研究的最终目的。本文基于三重底线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信号传递理论与“四位一体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企业社会责任缺失事件的不断发生,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并且要求企业披露社会责任信息。目前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主要受到来自外界的压力,然而内生动力的缺乏,导致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水平整体较低。因此,我们需要转换角度,研究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与企业价值之间的相关性,为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增加内生动力,化被动为主动,是本文研究的最终目的。本文基于三重底线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信号传递理论与“四位一体”理论模型,选择钢铁行业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对企业价值的趋势影响。研究中参照
其他文献
会计稳健性是财务报告的重要信息质量特征,践行稳健性原则,要求财务报告对“坏消息”的确认标准要严格高于“好消息”的确认标准,进而确保不仅商业环境中的不确定性和风险被充分考虑,同时也使管理层不得不提前确认损失和延迟确认收益,抑制管理层操纵会计数据的动机。会计稳健性也可以减少管理层过度投资的机会主义行为,避免非效率投资导致公司价值降低。众多研究发现会计稳健性不仅提高公司信息质量,同时也降低公司代理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市场主体也日益多样化。民营企业作为新生力量,也在不断发展壮大。2011年,我国民营上市公司突破1000家,民营企业日趋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市场的开放、竞争的加剧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会上存在的性别歧视。有研究发现,近年来我国民营企业中女性高管比例呈持续上升趋势,女性高管在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女性高管在民营企业中的作用对民营企业有着重要意义。投资是
在全业务运营时代,通信运营商的发展环境更加复杂多变,竞争更加激烈,财务管理已成为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内容,财务统计分析作为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对企业运营决策的支撑作用愈发重要,仅仅建立满足日常核算报账的会计信息化系统已不能适应企业加强精细化管理的需要,企业开发财务统计分析系统的需求日益迫切。本文以A公司在建的财务统计分析系统项目规划为主线,穿插运用项目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重点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小企业对国民经济增长所做的贡献逐年增加,在促进劳动就业、维护社会稳定、增加财政收入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但受体制、政策和中小企业自身等因素的影响,融资难一直是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也是当前我国企业活力不足的主要制约因素。要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切实增强企业发展的活力,就必须针对当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现状和面临
绩效评价作为一种科学的考核评价方法,通过相互关联勾稽的一系列指标,来综合评价企业的盈利能力、资产质量、债务风险与持续发展水平,借助业绩考核的价值导向作用,把企业的行为取向引导到绩效评价上来,充分调动企业经营者和员工积极性,改善企业绩效评价水平,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全面预算作为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一种主要方法,把企业战略规划落实至年度预算目标,通过全员参与、目标层层分解、过程动态控制,执行结果严格考核
目前我国正处在经济转型时期,政治环境作为企业外部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小民营企业不断推动我国的经济发展,但融资难问题却已成为制约我国中小民营企业发展的瓶颈,严重影响着我国中小民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前景。政治联系作为一种重要的声誉机制,起到信号传递作用,能够为民营企业的银行贷款提供“隐性担保”,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建立政治联系来获得类似于国有企业的保护,
2008年6月28日,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制定并印发《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并于2009年7月1日起适用于我国国境内的大中型企业(含上市公司)。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及保监会随后于2010年4月26日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并于2011年1月1日施行。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建设被置于一个空前的高度。在这样的背景下,增强自身的内控水平,不断提高管理质量和管理水平,
近年来,真实盈余管理受到了国内外学者越来越多的重视,其已同应计盈余管理一道,成为研究公司如何实施盈余管理的两大主要途径。与此同时,如何运用这两种手段,二者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也成为学者关注的重要问题。国外研究发现,在管理层实施应计与真实盈余管理的过程中,二者之间存在着权衡关系。然而,我国上市公司是否也存在着同样的应计与真实盈余管理权衡行为,还有待研究。本文在借鉴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利用2002—2
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外一系列的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件的爆发和企业治理丑闻事件的发生,使投资者、监管者、管理者以及社会公众都意识到,一家具有投资价值的公司必须要有完整、合理、有效的内部控制系统。但我国企业对内部控制还缺乏统一的认识和理解;内控制度流于形式化,并没有真正地嵌入公司运作中去;忽视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内在联系和融合性,其关键在于风险识别与评价缺乏有效性。大多数企业对内控风险量化评价的认识和
公允价值计量在我国经历了三次反复阶段,《企业会计准则2006》再次大量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引起国内学者的激烈争论,但从上市公司执行新会计准则的情况来看,上市公司使用公允价值计量的比例逐年增大。基于此,本文将研究的重点放在公允价值计量的使用情况上,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公允价值计量与上市公司掏空现象之间的关系。公允价值计量是否最终影响管理层的决策,是否会给公司高管带来未预期的薪酬?公允价值计量的使用是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