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底泥中重金属生物沥浸去除的工艺优化研究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maradonaargenti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沥浸技术是基于硫氧化细菌(sulfur-oxidizing bacteria)催化氧化和生物产酸原理的生物新技术,该方法反应温和、耗酸少、运行成本低,但应用于底泥重金属去除的研究历史较短,仍有许多技术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索。本文采用序批式培养试验分别研究了固体浓度、硫粉添加量和温度对生物沥浸法去除污染底泥中重金属(Zn、Cu和Cr)的影响,结果表明固体浓度(10%w/w)、硫粉浓度(3g/L)和温度(28℃)条件对污染底泥中重金属的生物沥浸最为有利,Zn、Cu和Cr的去除率分别为62-7
其他文献
论文采用常温饱和溶液蒸发法,一硫化四甲基秋兰姆(TMTM)与钻(Ⅱ)发生原位反应得到一种新型催化剂Co(C3H6NS2)3·C6H12N2S3的单晶,通过单晶X衍射法、红外光谱法和C、N和H元素分
期刊
原生演替是生态学的核心理论问题之一,同时对指导退化生态系统的生态恢复也有着重要的意义。生态学家对不同生境的原生演替进行了广泛研究,但迄今为止,原生演替过程中、尤其
2019年8月至2020年1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陕西西安空港新城底张镇岩村发掘了15座汉代墓葬,其中M7保存最好.其墓葬结构完整,随葬器物未被扰动,共有100件(组).这座墓葬的发现,
2010年1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陕西省蓝田县华胥镇抢救性发掘汉墓5座,出土陶器、铜器、铁器等一批文物.根据墓葬形制和随葬器物推断时代为西汉晚期至东汉早期.这批汉墓的发掘
有机污染物,对地下环境尤其是地下水造成越来越严重的污染,我国地下水资源安全也面临巨大威胁。我国对于地下介质中有机污染物运移的研究起步较晚,与国外差距较大,迫切需要针对地
纳米碳酸钙材料有着优良的性质,在现代工业中被广泛的应用。球霰石碳酸钙具有较好的分散性、较大的比表面积,纳米球霰石的合成将会进一步改善碳酸钙材料的性能。本论文提出采
本文采用几种高聚物对活性Mg粉进行稳定化处理,采用SEM、TG-DTA等手段对处理效果进行了表征,并对制备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PVC和PMMA抗Tec老化能力良好,其中PMMA性能更优。加入VDC(偏二氯乙烯)对PMMA进行共聚改性,提高了其韧性;加入AA(丙烯酸)对PMMA进行共聚改性,包覆时成膜更加紧密、均匀。(2)采用物理液相沉积法包覆得到的复合粉体性能较好。高聚物溶液浓
2020年7月11日,由陕西历史博物馆主办的溯源寻根 传承利用彩陶·中华——中国五千年前的融合与统一展览研讨会在西安召开.来自全国36家文博单位的50位专家学者共聚一堂,围绕
期刊
陶瓷材料具有裂纹愈合能力,能提高陶瓷构件的使用可靠性,延长服役寿命,从而降低后期零件更换和维修成本。陶瓷材料的裂纹愈合机制主要是高温氧化环境下形成氧化物愈合裂纹,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