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离子液体(Ionic liquids,ILs)近些年来已经引起了世界各国科学家的广泛关注,它又称为室温熔融盐,是指在室温或接近于室温情况下由阴、阳离子构成的呈现液态的盐体系。由于离子液体本身具有优异的化学和热力学性质,例如,室温下蒸气压极低、热稳定较好、良好的导电性、较高的离子迁移速率、较宽的电化学窗口以及对无机和有机化合物的良好溶解性,在催化领域、生物质转化、有机合成、气体捕集、功能材料等化学、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离子液体(Ionic liquids,ILs)近些年来已经引起了世界各国科学家的广泛关注,它又称为室温熔融盐,是指在室温或接近于室温情况下由阴、阳离子构成的呈现液态的盐体系。由于离子液体本身具有优异的化学和热力学性质,例如,室温下蒸气压极低、热稳定较好、良好的导电性、较高的离子迁移速率、较宽的电化学窗口以及对无机和有机化合物的良好溶解性,在催化领域、生物质转化、有机合成、气体捕集、功能材料等化学、化工领域得到飞速的发展。本论文设计合成了一系列功能型离子液体用于酸性和碱性气体的捕集,首先测定了离子液体
其他文献
燃料电池(fuel cells)作为一种最具发展前途的能源转换装置备受关注。其中,阴级、阳级电催化反应过程主要由贵金属完成。研究表明,Pt和Ir具有优异的电催化性能。为降低贵金属的用量同时提高电催化效率,通过调控形貌来控制原子的表面排列是有效的策略。因此,本论文重点聚焦PtIrCu三元合金催化剂,利用还原剂、溶剂和封装剂对结构进行了调控,同时研究了其对氨氧化(AOR)、甲醇氧化(MOR)以及氧还原
纳米团簇是直径小于2 nm的纳米粒子,由于其接近电子的费米波长,因此具有强烈的荧光发射。常见的荧光纳米团簇有银纳米簇(AgNCs),金纳米簇(Au NCs),铜纳米簇(Cu NCs)等。其中AgNCs由于其广阔的应用前景而受到了大量的关注,然而如果没有适宜的模板或稳定剂,AgNCs的荧光寿命很短,且容易聚集形成大的纳米颗粒,从而导致其荧光特性消失。许多生物分子例如硫醇、树状分子、聚合物、DNA都可
多杂原子掺杂的无金属碳材料作为贵金属催化剂最有前途的替代品之一,用于氧还原反应(ORR)和析氧反应(OER)的电催化,在电化学如燃料电池和金属-空气电池,由于它们具有可竞争的活性并且不考虑过渡金属材料中溶解金属物种的潜在有害影响。然而,调整它们的双功能性,提高氧氧化还原反应(氧还原反应和析氧反应)的动力学仍然是一个关键问题。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缺乏阐明多杂原子掺杂引起的杂化活性物种在碳基体中的协同效应
NADH(还原型辅酶Ⅰ)是参与生物体内许多重要氧化还原反应的辅酶,其氧化后的形式为NAD~+。研究表明NAD~+/NADH比例及浓度水平变化与许多疾病密切相关,诸如癌症、贫血、糖尿病等人类相关的重大疾病。现有检测NADH的荧光探针以短波的激发和发射为主,其能量较高,对生物样品造成一定损害,主要表现为:1)短波背景干扰更强,由于NADH本身具有荧光,一些氨基酸残基被短波光激发后也能发出荧光,从而产生
钚是一种放射性元素,自然界中的钚大多是人为产生的,核事故对环境的影响以及人类健康的危害不可忽视,人类在使用核能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要注意防护各种核素带来的放射性污染,测量环境中钚的同位素可用于评估钚的放射性含量以及推测钚的来源。青海省位于中国西北部地区,靠近中国原子城以及罗布泊试验场。通过研究青海西宁北部土壤中钚的同位素分布情况,可以推测该区域是否受到了除全球沉降之外的钚来源的影响,同时也可探究该区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etal-organic frameworks,MOFs),是一种由金属团簇和有机配体组装而成具有周期性网状结构的新型多孔晶体材料。MOFs因其具有较大比表面积、超高孔隙率、较大孔体积、可调节的笼状结构和开放的金属位点等优点而受到广泛关注,在催化、传感、储能、气体分离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潜力。然而,MOFs研究仍然存在亟需解决的问题,如MOFs化学稳定性普遍较差、机械强度不高、
有机硅化合物以其独特的化学和物理特性,广泛应用于工业合成、药物及高分子材料制备等领域,受到了化学家们的广泛关注。过渡金属催化不饱和烃的硅氢化反应可以从简单易得的原料中快速合成有机硅化合物,是实验室和工业合成有机硅化合物及其它相关硅化合物的最基本方法之一。传统的铂催化剂在有机硅工业中长期占据主导地位,但是存在生产成本高,底物范围相对狭窄的问题。因此,发展可持续、更经济的过渡金属催化剂取代传统的铂催化
噻唑和脲类化合物在农药、医药和材料领域被广泛应用。传统合成噻唑类化合物的方法有:(a)2-氨基苯硫酚与醛的缩合反应;(b)过渡金属催化邻卤代苯胺与异硫氰酸苯酯的关环反应;(c)芳基硫脲的分子内环合反应。此外,以硫脲为底物通过氧化脱硫合成脲类化合物的方法通常需要添加外部氧化剂,如:高锰酸钾、双氧水、二氯合碘酸钾等。这些传统合成方法存在种种弊端,如:底物不易制得、反应操作复杂、产率低、污染环境等。因此
高效液相色谱(HPLC)在分离和分析复杂混合物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广泛应用于食品检测、质量检验、药物分析、环境监测等领域。然而某些待测物本身的状态、结构及物化性质,使其在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直接进行检测分析时表现出效果不佳甚至不能检测出来的问题。因此,通过不同方法来提高HPLC的检测灵敏度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而化学衍生化法是目前应用最广、效率最高的手段之一,因而开发研制具有优良性能、较低成本、高灵敏度
在过去的几十年,使用金催化炔烃与异噁唑,苯并异恶唑或其他等效底物进行环化反应,已合成出多种具有重要生物活性的含N杂环。为理解此类反应的机制细节及选择性本质,本文借助DFT计算,对三个具有代表性的环化反应展开了详细的理论研究。期望我们的研究结果能够为新型相关反应的设计合成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1.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探讨了Au(Ⅰ)催化环丙基-及H-取代的1,4-二炔-3-醇分别与异噁唑的[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