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川崎病冠状动脉损害的发生情况及其危险因素目的探讨川崎病(KD)冠状动脉损害(CAL)的发生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85年1月至2009年12月住院且有心超资料的1148例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资料,研究内容包括:①CAL的发生情况;②按照是否合并CAL进行分组,对可能影响CAL发生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对筛选出的有意义的变量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影响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③按照是否合并中-大型冠状动脉瘤进行分组,对可能影响中-大型冠状动脉瘤发生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对筛选出的有意义的变量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影响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242例川崎病患儿发生CAL,发生率21.1%(242/1148)。其中冠状动脉扩张和小型冠状动脉瘤发生率为16.8%(193/1148),占CAL总数79.8%(193/242);中型冠状动脉瘤发生率为3.4%(39/1148),占CAL总数16.1%(39/242);巨大冠状动脉瘤发生率0.9%(10/1148),占CAL总数4.1%(10/242)。累及单支、双支、三支、四支冠状动脉的患儿分别占CAL的48.8%(118/242)、28.5%(69/242)、12.0%(29/242)和10.7%(26/242);共447支冠状动脉分支受累,累及左主干、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右冠状动脉的分别占46.3%(207/447)、17.9%(80/447)、6.3%(28/447)、29.5%(132/447)。川崎病在4月份和10月份的CAL发生率较其他月份高。(2)单因素分析显示,男性、发病年龄≤1岁、不完全川崎病、难治性川崎病、发热持续时间>10天、IVIG给药时间超过病程第10天、HB降低、ESR增快和CRP升高与川崎病发生CAL相关(P<0.05);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发病年龄≤1岁、发热持续时间>10天和CRP升高是发生CAL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3)单因素分析显示,男性、难治性川崎病、不完全川崎病、发热持续时间>10天、IVIG给药时间超过病程第10天、心电图异常、HB降低与川崎病发生中-大型冠状动脉瘤相关(P<O.05);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仅发热持续时间>10天和HB降低是发生中-大型冠状动脉瘤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1)川崎病合并CAL总发生率为21.1%;中-大型冠状动脉瘤的发生率为4.3%,其中巨大冠状动脉瘤发生率为0.9%。(2)川崎病合并CAL多累及单支冠状动脉;最易受累的是左冠状动脉主干,其次是右冠状动脉和左前降支,累及左回旋支少见。(3)发病年龄≤1岁、发热持续时间>10天和CRP升高是川崎病并发CAL的独立危险因素;发热持续时间>10天和HB降低是并发中-大型冠状动脉瘤的独立危险因素。第二部分川崎病冠状动脉损害的转归情况及其危险因素目的探讨川崎病(KD)冠状动脉损害(CAL)的转归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将242例合并CAL的川崎病患儿中满足纳入标准的218例按照CAL的严重程度分为冠状动脉扩张和小型冠状动脉瘤组、中型冠状动脉瘤组和巨大冠状动脉瘤组,对3组患儿在病程3月、6月、1年、2年、3年和5年的冠状动脉转归情况进行比较;将病程1年内CAL恢复正常组和未恢复正常组进行组间对照研究,对可能影响CAL转归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筛选出有意义的变量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影响冠状动脉转归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病程3个月随访,冠状动脉扩张和小型冠状动脉瘤组、中型冠状动脉瘤组和巨大冠状动脉瘤组恢复率分别为65.3%、5.7%、0;6个月时恢复率分别为76.8%、8.7%、0;1年时分别为85.6%、21.8%、0;2年时分别为91.7%、50.3%、0;3年时分别为95.4%、50.3%、0;5年时分别为97.7%、80.1%、0。超声心动图发现冠状动脉腔内血栓5例,随访过程中未见有明显冠状动脉狭窄、缺血性心脏病、心肌梗死及死亡病例。(2)单因素分析显示发热持续时间>10天、IVIG给药时间超过病程第10天、难治性川崎病、初始治疗使用激素、CAL内径≥4mm、HB、ESR及ALB水平与病程1年内CAL不能恢复相关(P<0.05)。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发热持续时间>10天、冠状动脉瘤内径≥4mm和多支冠状动脉受累是病程1年内CAL不能恢复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1)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扩张-小型和中型冠状动脉瘤多在治疗后逐渐恢复,而大型冠状动脉瘤较难恢复。(2)发热持续时间>10天、急性期冠状动脉瘤内径≥4mm和多支冠状动脉受累是病程1年内川崎病CAL未能恢复正常的独立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