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水中游地区仰韶文化研究

来源 :重庆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wenjie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首先利用考古报告和发掘材料,运用考古地层学、类型学的方法对淅川下王岗遗址出土的仰韶文化陶器进行分期排队,在此基础上,再对汉水中游地区仰韶文化其他遗存进行分组,以达到对整个汉水中游地区仰韶文化的类型学研究。其次,运用聚落考古研究方法,以单个遗址聚落内部形态特征为基础,探究个体聚落布局、演变规律以及聚落与聚落之间的关系。最后,运用文化因素分析法,探讨该地区仰韶文化与关中地区仰韶文化的关系,明确汉水中游地区仰韶文化的性质。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分析,力求比较客观全面的反映仰韶文化在汉水中游地区的发展全貌。研究表明汉水中游地区的仰韶文化可以分为早、中、晚三期。早期的分布范围主要在豫西南,而中、晚期的分布范围则是豫西南和鄂西北。早期是仰韶文化的形成时期,出土器物不多,种类也不丰富,只有鼎、罐、盆、钵、杯、壶、碟、碗等器形;中期是仰韶文化繁荣的时期,出土器物最多,种类丰富,彩陶杯、彩陶碗、彩陶盆在这一时期出现,新出了豆、缸、小口尖底瓶,器盖、器座的数量较早期大量增加;晚期的仰韶文化紧接中期,但呈衰落之势,杯、碗、豆的数量已大量减少,盘、缸在晚期几乎没有出现,但分间套式长排连间房的房屋布局在晚期遗址中出现是一大特点。通过对这一地区仰韶文化几处典型遗址的聚落内部各个遗存的分析,得知从早到晚聚的落形态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没有明显的区域分布差异。仰韶文化时期汉水中游地区的聚落可以分为东西两组,西组主要以丹江口水库为中心,围绕丹江密集分布,数量较多;东组以白河流域为其区域分布,数量较少。在第四章,本文探讨了汉水中游地区仰韶文化的性质。首先把握了鄂西北和豫西南地区仰韶文化遗存特征,其次与关中地区半坡类型和庙底沟类型进行了简单宏观对比,明确了该地区仰韶文化面貌与中原地区存在明显差异,有自身独特的文化内涵,应属于仰韶文化下王岗类型。汉水中游地区地处黄河与长江中游文化区联结地带,对该区域内仰韶文化进行系统分析研究,对认识整个汉水中游地区新石器文化发展序列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对了解该地区屈家岭文化的源头、与周邻文化之间的关系以及该区域在古代文明起源中的地位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不同预后脓毒症休克患者microRNA-150水平和脉搏指示连续性心输出量(Picco)指标的变化规律,研究二者联合判断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至2014
通过比较运动控制体脂、营养补剂控制体脂、补充三羧酸循环中间物控制体脂、节食控制体脂、运动+肉碱补剂控制体脂和补充柠檬酸裂解酶抑制剂控制体脂对调节合成脂肪的底物乙
在本次会议的开幕式上,杂志社的高翔总编和浙江省社科联的陈书记都做了很好的报告,杂志社的赵剑英副总编辑也就会议的主题发表了意见。我都同意。下面,本人就谈谈对于这次会议的
ANK6是锚蛋白家族成员,通过其ankyrin锚重复序列介导蛋白相互作用。本实验室的前期研究发现,ANK6是调控植物受精过程中雌雄配子识别的关键成员。它在线粒体中通过与转录起始
●致力推动人才共用,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所在、但求所为的效益意识和柔性引才用才理念,鼓励引导人才向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流动,积极推行“候鸟型人才”、“星期天工
报纸
历史复习课,目的就是巩固学生历史知识的基础,提升学生能力。高中历史内容较多、体系复杂,因此,上好高中历史复习课,对学生系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下面谈谈自己的教
报纸
随着高速铁路对通信系统安全性要求不断提高,及业务需求不断多样化,GSM-R网络将面临更多的技术挑战。本文针对某些基站网元由于突发事件而不能为终端提供无线服务的问题,提出
为了研究中国丹霞赤水世界自然遗产的景观格局,利用GIS,ENVI和景观格局分析软件FRAGSTATS,分析了遗产地及缓冲区2001年、2010年、2016年3个关键时期的景观格局及其演变规律,
本研究以70%乙醇溶液浸提干燥的大青叶,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提取液中的粗黄酮含量。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了大青叶粗黄酮的提取工艺。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时间
本文以头屯河灌区农十二师头屯河农场试验区为依托开展试验研究,采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方法,通过分析膜下滴灌棉田土壤水分空间变异规律,建立其土壤水分空间变异的结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