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风东渐”视角下的近代东亚男性服饰研究

来源 :东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mxxmm3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世纪末,西方纺织制造业的发展已迈向工业化,其中男装系统的发展与制造已日趋稳定和完善。而东亚各国的纺织制造水平,还停留在以手工业为主的阶段,其中男装的发展建立在以封建礼制为核心的基础上。随着西方文化交流和战争殖民的影响,东亚各国打开国门,先后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西化改革运动。与此同时西方文化的涌入,对东亚男子服饰在近代的变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论文以“西风东渐”在中国的发生作为切入,进一步关注到东亚各国在近代先后出现的男装西化现象,以此过程影响下的西化男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形制与特征的梳理归纳后,发现东亚西化男子服饰的构成与改变。随着男装改革带来装扮形象的更替,结合西化前后外观的差异,以穿用习惯和目的入手,对与之产生的男子气概表达进行讨论。进一步发现东亚男装在近代的变革中所表现出的时尚观念转变及其所带来的意义,从而深入探讨西化对近代和当代男装发展所产生的意义与启示。本研究时间跨度从1840至1949年,囊括近代东亚各国男装西化的开始到其基本稳定成型,共历时109年。本论文以文献、图像及实物相结合的考证方法,对东亚各国西化男装进行具体分析。由于涉及款式繁多数量庞大。研究的展开主要依据研究时段内各国所颁布的相关服饰法令为依据,以相关规定中的款式类型作为参考标准,根据相应内容记载及数据绘制出对应款式图样,结合现有实物进行比对研究。全文的研究主体由六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为第二章,以文献与图片结合的方式来考察东亚西化男装的进程与历史。初步对各国男装西化程度及情况进行说明,为后续分层讨论建立基础。第二部分为第三章,借鉴分型分期的方法对出现在研究范围时段内,以及相应服饰法令中提及的男子西化服饰内容进行分期分区的罗列。通过法令中对于男装细节的详细记载,结合同期历史照片和文献的辅助绘制出对应款式图。明确各类东亚男子服饰品类的类型、款式、结构特点以及穿戴方式。进一步总结东亚西化男子服饰的明确特征,以期全面系统的认识到东亚西化男装的分类分型。第三部分为第四章,结合历史文献和西化背景,对研究时段内造成东亚男装西化的西方国家的相关男装款式和结构进行分析,从而开展对比与流变的讨论。涉及层面包括西方与东方的对比,东亚文化圈中的对比等。采用以款式图结合照片、实物、文献之间的相互印证,以发现西化男装中存在的各类联系,对东亚男装的成型进行溯源考证。第四部分为第五章,通过上述梳理已对近代东亚各国西化男装的类型进行分类讨论,将典型西化男装置于时间轴来发现在近代发展的过程中相同类型男装西化的流变方式。对流变的讨论涉及同一款式在成型发展的过程中所出现的变化型。在此背景下,西化男装中所出现的制服特性对承载男装的身体造成了影响,反映出强烈的规训职能与阶级表达。借助对应的社会学理论,以具体案例分析出身体与规训,层级与阶级在西化男装上的呈现。第五部分为第六章,将上述工作置于近代东亚所处的社会语境下,讨论西化后东亚男性时尚观念的转变问题。男装的改变产生了与之前完全不同的装扮形象,从而塑造出东亚各国西化前后截然不同男性气质。男性时尚观念的变化,在相应条件下也产生与之对应的动态变化趋势。最终通过西化前后男子外观的差异,说明发生在时尚观念上的变化。最后一部分为第七章,通过将前文的分析汇总后,以宏观的角度看待西化这一历史事件在近代东亚发生后各国男装改革的意义。更进一步的,近代东亚男装西化过程中,表面上造成了男性服饰的新旧更迭,但其中变化遵循的底层逻辑却对当代男装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启发,由此来说明前文一系列研究的深意所在。东亚男子服饰在西化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本土化改良,与当时在东亚文化圈中对于西方文化所持有的态度、社会地位、政治体制、改革思想等诸多方面的差异有关。以借鉴西式军服系统及其管理理念作为改良依据,东亚西化男装在剪裁、结构、功能、款式、制度上将其继承。在最终本土化的过程中呈现出男装制服化的统一趋势。虽然最终形成的男子装扮形象具有高度的统一性,但其所对应的男子气概却因所处社会场域差异塑造出多种不同的结果表达。东亚男装西化的前提是建立在19世纪各国封建礼制作用下的传统男装之上。在西方入侵与各国革命派等人的推动下,展开了程度不一的西化改革运动。其中男装作为服饰文化中的一支也受到显著影响,尤其是对东亚各国军政外交等此类直面西方文化冲击的群体与机构。按照各国西化男子服饰所呈现出的类型来看,东亚西化男装的款式主要分为三大类:礼服、常服以及工作服(制服)。其中礼服中又分出常礼服、大礼服与军礼服。常服按照国家政体的构成稍有区别,但涉及层面有军人与警察常服,皇族与贵族常服。工作服通常是制服款式,以穿着者的职业特征和身份特征作为依据,穿着者搜覆盖的层面较广,相对于前两种而言在穿用方式与制度的规则性上更加灵活。男装款式的西化改良主要依据法国、英国及德国的礼服、军服和制服风格样式与形制结构进行改动。以注重功能,便于男性活动作为本土化的改变基础,西式剪裁来更多考虑对身体的塑造。中国的款式更加宽松,剪裁结构也相对简单;日本和朝鲜半岛则更加合身,对于面料的处理上也更加复杂。同时在制作上,吸取西式男装批量化生产的优势,逐步发展东亚各国在纺织制造上的能力,以适应近代男装制作的进程。对于西化男装的装饰纹样与风格上,均以具有各国特色的传统纹样作为其纹样内容的选择。但是唯有日本和朝鲜半岛的纹样形成了一定的风格趋势。中国西化男装中较少涉及纹样的使用,无法系统的说明其装饰风格,只以具体案例加以说明。前者采用的纹样内容为泡桐花纹、菊枝纹以及樱花纹,通常菊花和樱花不会同时出现,组合方式为植物叶片与花的组合,以连续纹样和独立纹样为主。纹样多出现在礼服与常服中,工作服中较少看到大面积纹样类型。纹样风格上,因日本在不同时期所参考的西方男装风格不同,因此导致不同时期的不同风格,主要是法国宫廷男装的华丽风格和德国普鲁士军队的肃整风格两种类型。中国西化男装中的装饰纹样中出现了“嘉禾纹样”,通常在徽章样式中出现。以清末新军为主的军服中采用了与德国日本军服中类似的装饰纹样。其构成以金线绣制,加金的方式为绣金,等级较低的人员会采用银线,纹样密度决定穿着者职位的高低。整个东亚西化男装装饰纹样的等级划分方式基本一致,繁复华丽的装饰风格对应更高等级与身份的男性,反之亦然。东亚西化男装所构成的相应男子装扮形象继承了西方男装中差异化低的特性,因此同一类型的男装款式、色彩及面料上无明显差异。对于需要划分职级的男性,会通过纹样的数量及颜色来决定。虽然东亚男装的西化导致男性的装扮形象趋于一致,但是男子气概的表达却存在差异。因社会场域下各国所处社会地位不同,因此出现了穿着同一款式的西化男装却呈现完全不同气质表达的类型。同时西化虽将封建礼制中以服饰为媒介的身份差异观念降到最低。但由西化男装制服特性所体现出的阶级表达,依然会通过男性使用面料的优劣,制作的工艺等细节上表现出来。尤其是能够自主定制的各类工作服款式的类型明显突出这一特性。东亚男装在近代化改革的过程中逐渐吸纳西方男装文化中的优良特性,形成了简洁大气,平等实用的男装着装用理念。通过学习世界强国军队制服的构成,打造出属于本国男性穿着的西式改良男装。达到了了对于男性时尚观念和主体的转变的目的,实现了近代化男装对于西方男装功能性、制度性的继承。与此同时,单一化的外观与制服化的趋势,导致男性按照掌权者最初制定这类制服时想要塑造的理想形象进行发展,从而达到自然而积极地身体驯服,为拥有绝对权力的个人和群体效力。穿着西化男装在近代东亚代表对于现代性改变的认可,由此产生的装扮形象所构成的男性形象具有进步意义。同化的改变使东亚传统男装中多样而独特的民族文化特质内涵逐渐弱化。通过东亚男装近代化的改革所表现出男性在时尚观念上的改变与塑造,决定了男装西化在近代男性时尚发展中的多重意义。近代男装的改革也对当代男装发展中的文化继承与动态发展产生了相应启发,也揭示了当下多元变化的男装类型所反映出的本质所在。
其他文献
5G时代助推短视频平台的快速崛起,短视频也成为当下最具吸引力的融媒体艺术形式。短视频的兴起,与互联媒介科技密不可分,同样也寄寓了广大受众的参与情结,尤其是短视频创作者融入了极富个性与表现张力的创作手法,具有“高于生活”的艺术性特征。但同时,通过对短视频创作艺术性的挖掘与梳理,也暴露出更多问题。如艺利共存、重表达轻内涵、昙花一现般的视觉呈现、艺术审美素养偏低等。反思其问题,必须要予以正视。
<正>灵魂如同一叶小舟,被遗弃在浩瀚无际的欲望之海上、忧虑和无知的不毛之地、知识的海市蜃楼中或无理性的世界中。这叶小舟完全听凭疯癫的大海支配,除非它能抛下一只坚实的锚——信仰,或者扬起它的精神风帆,让上帝的呼吸把它吹到港口。
期刊
<正>糖尿病是由于体内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而引起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和继发水电解质代谢紊乱的一种慢性疾病。除常规中西药物治疗外,选择适当的药膳食疗也很重要。肺胃阴虚型食疗方口干舌燥、口渴多饮,吃得多却容易饿,大便干结,多尿,舌红少苔,脉细数。治宜清热养阴、止渴润燥。1.五汁饮。雪梨汁、麦冬汁、生藕汁、鲜芦根汁、荸荠汁,混在一起服用。2.花粉生地粥。天花粉30克(鲜品60克),
期刊
近年来,信息技术蓬勃发展,大数据正在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发生着越来越紧密的联系,教育行业也是如此。大数据与教育学科的结合,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教育资源,教师也能够了解到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等等,进而为学生构建个性化的教学策略。小学音乐教师也要充分利用大数据的优势,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化特点,因材施教,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本文主要对大数据时代下如何构建小学音乐课堂提出建议。
国家提出“双减”政策,目的是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而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双减”政策更是提倡学生的学习要自主探究,通过合作的方式促进知识的获取。现阶段,以往的作业观已经无法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因此,实施分层作业成为广大教师的主要研究课题。本文针对“双减”政策下初中数学教学实施分层作业的策略进行了深入探究,希望能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帮助。
Ostapirat(2011)曾研究苗瑶语和侗台语里的早期汉语借词而推断“辣”“笠”“犁”等字在早期上古音里应该带有复辅音声母。与此同时,他还注意到了早期上古音*m.r-和*?.r-在原始闽语里变为弱化浊声母*-d-。文章拟通过构拟“懒”“辣”“鲤”“蠣”“鹿”以及{鸡虱}义词的原始闽语形式进一步证实并修订Ostapirat(2011)所提出的观点。文章认为早期上古音的*m.r-和*?.r-在原始
本文主要阐述了双减政策下的要求,通过对现阶段物理分层作业的状况进行分析,来探讨双减政策下物理分层作业设计的有效措施,以改变传统的物理作业形式,响应双减政策的号召,从不同的层次、角度来设计物理作业,培养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与此同时避免学生产生畏难情绪,让学生在有效的时间内能够接收更多的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效率,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推动物理课程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西汉司马相如《上林赋》在中国历史上首次述及槟榔,成为关于槟榔最早的文献记载,明清时期则出现了专门描写槟榔的辞赋作品。从一个侧面印证了槟榔在中国悠久的栽培历史及文化内涵。而槟榔赋所涉及的地区均为槟榔产区,处在一个涵盖中国华南、华东、西南地区以及东南亚、南亚诸国,跨太平洋、印度洋等地的槟榔文化带上。槟榔赋也因此兼具文学与文化双重属性,具有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
内蒙古耕地数量的持续增加,对粮食的连年丰产具有重要支撑作用,但耕地的过度垦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区域生态安全,与内蒙古在国家的总体定位相冲突。文中通过相关性分析、要素重心转移分析、植被覆盖度时序系列法和分区研究的方法,分析了1994-2019年间内蒙古耕地与生态资源数量的变化情况,分析了不同年份同一时点内蒙古植被覆盖度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生态资源数量的减少与耕地数量的增加高度相关,农牧民追求地均纯
英语是一门语言,同时也是学生在初中阶段主要学习的课程之一,其意义在于学生能够通过英语学习,掌握一定的知识,并将这门语言有效应用。英语语感是初中生学习英语所需要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但也因其形式较为抽象,故而一直以来也是初中阶段教师英语教学过程中的难点之一。为此,本文将在阐明英语语感及其培养意义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基本特点与具体教学实例,着重围绕对学生英语语感的培养提出几点有效策略以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