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清两代,以观音女神为代表的系列女神不单单是平民百姓虔诚礼拜的民间宗教神祗,而且还成为许多民间传说、文学作品中的重要形象。明清通俗文学中所涌现的这一系列美丽善良、救苦济难的女神形象和女神崇拜构成明清通俗文学作品中一个重要的文学文化现象。研究这一特定的文学文化现象,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明清民众的一般知识与信仰。 以观音信仰为代表的明清女神崇拜是我国古代女神崇拜传统在后世的延续和重组。中国自远古以来的原初女神崇拜作为一种集体无意识,深深地植根于种属记忆中,伴随着历史的嬗递,原初女神崇拜吸收并融合外来佛教文化,在代代积淀中不断演化、丰富。观音女神是原母神在后世的置换变形,观音信仰包涵母神崇拜与美神崇拜的双重特征,观音系列女神既具有原母神原型的超凡拯救神力,同时又是美与善的象征与化身。女神们表现出的美与善特别是她们救危度难时所体现的母性庇佑神力又是与明清时期“忠、孝、节、义”等封建伦理道德观念密切相联的。 明清通俗文学中以观音女神信仰为代表的女神崇拜打上了明清特殊时代背景的文化烙印。明清通俗文学中的观音女神信仰是中国女神崇拜发展脉络中十分重要的一环。 女神崇拜实际上是民众渴望现实救济与庇护的实用主义宗教心态的反映。民众希望通过道德自律与自省的方式来获得女神的拯救与保佑。观音女神正是由于深入地影响到民众的内心情感,因此作为家庭的守护神、福神与善神而永具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