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本研究通过收集并分析分娩过程中的相关资料,探讨硬膜外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Epidural Analgesia,PCEA)在自然分娩中对分娩过程、分娩结局及母儿的影响,为全面开展分娩镇痛提供理论参考。研究方法本研究通过查阅病史资料,选取我院2019年5月~2020年1月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产妇共400例,其中200例产妇为研究组(要求行PCEA),200例产妇为对照组(未行PCEA)。研究组产妇当宫口开大≥3 cm时采用PCEA,对照组产妇分娩过程中不采用任何镇痛措施。记录两组产妇的一般资料、中转剖宫产率、阴道助产率、外源性缩宫素使用率、产程、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产时发热率、导尿率、产后尿潴留率、产后出血率以及胎儿窘迫发生率、新生儿1 min和5 min Apgar评分,加以对比分析,并分析产妇产时发热的相关因素。研究结果1、一般资料比较:研究组产妇与对照组产妇身高、体重、年龄、孕周及破膜距分娩结束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分娩方式比较:研究组产妇中转剖宫产率为17%、阴道助产方式使用率为3%,对照组产妇中转剖宫产率为25%、阴道助产率为4%,研究组中转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阴道助产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3、外源性缩宫素使用率比较:研究组产妇外源性缩宫素使用率为49.5%,对照组产妇外源性缩宫素使用率为10.5%,两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1)。4、产程时间比较:研究组第一产程为486.73±184.70 min、第二产程为76.84±47.11min、第三产程为5.99±5.12 min,对照组第一产程为288.82±192.94 min、第二产程为39.49±32.84 min、第三产程为5.47±4.33 min,研究组产妇第一、二产程时间均长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1),两组产妇第三产程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5、VAS评分比较:从曲线图可看出,研究组产妇在行PCEA后VAS评分由8分以上下降到3分以下,对照组VAS评分维持在8分以上,两组相比有显著差异。6、产后出血比较:研究组产妇产后出血量为301.93±89.21 mL、产后出血发生率为4.5%,对照组产妇产后出血量为314.34±85.33 mL、产后出血发生率为5%,两组产妇产后出血量及产后出血发生率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7、产时发热率比较:研究组产妇产时发热率为11.5%,对照组产妇产时发热率为3%,研究组产妇产时发热率高于对照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1)。对两组产时发热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得出PCEA(OR=7.046,95%CI:2.120~24.031,P<0.05)和产程时间(OR=1.023,95%CI:1.001~1.065,P<0.05)是产妇产时发热的相关因素。8、导尿率与产后尿潴留发生率比较:研究组产妇导尿率为50%,对照组产妇导尿率为18%,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研究组产妇产后尿潴留的发生率为3%,对照组产妇产后尿潴留的发生率为1.9%,虽然研究组发生率稍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胎儿窘迫发生率及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研究组胎儿窘迫发生率为14.5%,对照组胎儿窘迫发生率为16%,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新生儿出生后1 min/5 min Apgar评分为(9.6±0.4)/(9.8±0.5),对照组为(9.5±0.5)/(9.7±0.6),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论1、自然分娩过程中实施PCEA,镇痛效果显著,可降低剖宫产率,对胎儿及新生儿无不良影响,副作用少、安全可靠。2、与未采取镇痛措施的自然分娩相比,自然分娩中实施PCEA可以使第一、二产程延长,但仍在正常范围内;PCEA增加外源性缩宫素的使用率、产时发热率及导尿率,但对分娩结局未产生不良影响。3、自然分娩过程中实施PCEA有利于舒适化分娩,优势明显,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