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79年-1981年,围绕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实施引发了冲突和争论。在农业生产责任制作为一种政策向全国推广之前,作为中共中央机关报的《人民日报》深度卷入了这场争论,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人民日报》虽然没有公开支持以“包产到户”为核心的农业生产责任制改革的实施,但是它积极配合中央在农业领域的纠“左”纠偏,较早展开了对农业领域“左”倾路线的批判,这对中央在农业领域的拨乱反正和解放人们思想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人民日报》还积极宣传中央农业政策精神、引导舆论,加快了中央农业政策的落实。在农业生产责任制局部推行过程中,《人民日报》针对农业生产基本核算单位、农业生产雇工、农业“双包”责任制路线等与农业生产责任制有关的争论热点问题在报端展开讨论,并从农业生产实际和中央大政方针的角度出发,以发表社论、刊登读者来信、开设讨论专栏、派遣记者进行实地调查等方式来引导社会舆论走向。《人民日报》的这些举动对中央农业政策的转变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人民日报》对于这些与农业生产责任制有关的争论热点问题的态度也有一个前后变化过程。之所以有这些变化,又和中央领导人的思想倾向、社会舆论、报社总编辑胡绩伟的个人态度等因素息息相关。《人民日报》正是在和中央政府以及基层群众互动的过程中不断推进着农业生产责任制改革在的全国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