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流域干旱特征非参数统计分析

来源 :河海大学 |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wuzheyun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加,人类活动和降水时空分布不均等导致了旱灾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旱灾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干旱威胁始终存在,损失巨大。如何准确、全面地描述干旱问题及科学评价其损失,分析其风险,成为十分紧迫而又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太湖流域为研究区域,分析研究了常用基于降雨的干旱指标在太湖流域中的适用性,针对常规干旱指标存在的缺点,根据流域雨量站的降雨特征、下垫面组成及站点分布等信息,通过聚类算法划分响应单元,以响应单元中的点雨量信息替代响应单元雨量信息,构建了基于响应单元的非参数统计流域气象干旱指标模型,以太湖流域的实际资料验证了构建模型的实用性。首先在全流域选取了12个代表站,计算各站的干旱指标值,再依据各站的权重,将其转换成流域的面干旱指标,根据太湖流域的实际旱情记录结果拟定干旱指标的等级区间。将流域按水资源分区原则分成四个三级区域,在每个区域中依据聚类分析法选取代表站,通过模型计算求出各区域历年的干旱指标值,统计分析各区的干旱特征,结果显示浙西区发生干旱的频率最高,而且发生中旱的频率也最大,受干旱影响的程度大,湖西区次之,黄埔区最小;从干旱发生的年代分布来看,黄埔区受旱的频率呈降低趋势。本文对四个区域进行区域干旱遭遇分析,其中湖西区和黄埔区同时受旱的可能性最小,浙西区和湖西区之间可能性最大。太湖流域干旱发生的季节主要集中在夏秋两季。其中夏季发生的频率最鯘,秋季次之,出现季节连旱的可能性较小。 通过非参数统计建立的干旱指标的精度比较高,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应用到太湖流域中,被防汛抗旱部门用来指导抗旱工作。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城市道路照明及路灯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特别是在“数字城市”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对道路照明设施的有效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将地理信息系
GPS网络RTK定位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高精度的GPS定位技术,它利用多个基准站构成一个基准站网,然后借助广域差分GPS和具有多个基准站的局域差分GPS中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来消除
组件式GIS是新一代GIS软件开发技术,它以其良好的可重用性为用户提供方便、高效的GIS功能支持。本文以GIS组件开发技术方法研究为核心,研究了组件技术的相关理论及GIS组件开发
本论文首先在对GIS技术发展及应川特点进行简要回顾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地址编码比对和匹配技术的MIS数据自动地图定位。在底层数据的管理和存储上,采用MAPGlS空间数据引擎(Spa
本课题是对大麻茎不同节间纤维的分布、发生发育规律的解剖学研究。大麻茎中部节间(4~12节)分布有大量的初生韧皮纤维,是构成纤维产量的主要部分。茎中的木质部外初生纤维细胞
卫星技术的不断发展与人类对观测资源需求的日益增加,快速响应空间(Operationally Responsive Space,ORS)技术孕育而生。虚拟运控中心(Virtual Missions Operational Center,
调查了沈阳地区的两种土类三种不同土壤和玉米、高粱、大豆的VA菌根的侵染率。结果表明:土壤磷素水平(包括全磷和速效磷)明显影响VA菌根侵染率,磷素水乎最低的棕壤侵染率最高
在我国在建和已建成的大坝类型中,重力坝占很大比重。其安全性关系着下游数百万乃至千万人的性命,历史上由于大坝抗滑稳定出现问题而引起溃坝的例子不胜枚举。因此重力坝的抗滑
由于职业关系,我常常翻阅各家报纸的《读者来信》专栏。有一个问题应当引起重视,就是“读者来信”的时效性问题。报纸对新闻的时效比较重视,但“对读者来信”的时效,有相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