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胰腺移植是当前治疗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的有效手段,也是实现血糖长期稳定和胰岛素独立的唯一途径。近年来单纯胰腺移植的结果未得到改善,成功率不高,50%的单纯胰腺移植在6个月内失败,单纯胰腺移植物4年的成活率也只有41%。导致胰腺移植失败的原因很多,包括免疫学的原因,胰腺复发性疾病和排斥反应。缺血再灌注损伤(IRI)是胰腺移植后最显著的非免疫性并发症,据报道,其发生率达到了35%,是导致胰腺移植物功能不全甚至急性失功的重要因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原因包括微循环的紊乱,内皮细胞的激活,炎症因子和血管粘附分子的表达,内皮完整性的丧失等等。为了更好的理解胰腺移植在病理学和免疫学方面的分子机制,特别是在缺血再灌注损伤方面,我们试图建立一个小鼠胰腺移植模型。尽管小鼠胰腺移植模型需要精确的显微外科技术做保证,但是它优于大鼠模型。小鼠模型更便宜,同时可以使用更多的免疫学方法用于研究移植免疫。使用袖套法,我们设计了一个理想,简化的小鼠颈部异位节段性胰腺移植模型。实验方法采用雄性Balb/c小鼠作为供体和受体,随机分配到两个不同的实验组,第一组(Ⅰ)供体胰腺无冷缺血处理(6例),第二组(Ⅱ)供体胰腺冷缺血(UW液4℃保存)16h(6例),每组的热缺血时间(UW灌注起至血供恢复)严格控制在45分钟以内。使用无触碰法采集供体节段性胰腺,双套管法在受体颈部施行胰腺移植。移植术后2h,尾静脉注射荧光染料(FITC,0.4%,0.3ml/只),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拍照,录像,分析毛细血管直径(CD),功能毛细血管密度(FCD)。测定血清淀粉酶水平,摘取移植胰腺做HE染色,免疫组化等。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1.6统计软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组Ⅰ和组Ⅱ之间有无统计学差异,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手术成功率大于90%,供体手术持续时间40±5分钟,受体颈部分离时间20±5分钟,套管连接时间5-10分钟,胰腺总热缺血时间30±5分钟。术后2小时组Ⅰ淀粉酶水平(1096.5±652.3u/1)明显低于组Ⅱ(2803.7±1902.0u/1,p<0.05)。术后2小时移植物病理切片,在水肿,腺泡坏死,出血坏死三方面,组Ⅰ与组Ⅱ无明显差异(P>0.05),炎症评分组Ⅰ明显小于组Ⅱ(P<0.05)。免疫组化上,ICAM-1在组Ⅰ与组Ⅱ均表达;PECAM-1,VCAM-1在组Ⅰ与组Ⅱ均表达不明显。术后2小时移植物活体荧光观测,FCD组Ⅰ大于组Ⅱ(P<0.05),CD组Ⅰ与组Ⅱ无明显差别。结论我们认为我们的模型更加接近生理,对研究各种移植相关问题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