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研究乳痈方对粉刺性乳痈(肝经蕴热型)患者的临床疗效的影响,为治疗粉刺性乳痈初步筛选新的治疗方药。研究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成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基础用药为地塞米松+左氧氟沙星静脉滴注14天,治疗组在基础用药上加用中药“乳痈方”,对照组不加中药。观察治疗四周后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以及外周血中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比例(NE%)、C反应蛋白(CRP),泌乳素水平(PRL)的变化情况。以分析乳痈方对粉刺性乳痈的治疗效果。研究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64例患者,脱落5例。2.对收集的59例基础资料进行了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两组具有可比性。3.在缩小肿块大小、红皮范围、瘘管大小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在改善乳头溢液方面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784)。4.在病历采集表调查中发现,治疗组临床痊愈14例,好转1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6.67%;对照组临床痊愈5例,好转11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55.17%。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5.血常规及生化检查指标比较显示:测得外周血中白细胞计数(WBC)治疗前后分别为8.02±2.80,7.0±1.76,P=0.033、中性粒细胞比例(NE%)治疗前后分别为67.66+12.42,3.254±10.31,P=0.001、C反应蛋白(CRP)治疗前后分别为8.98±22.3,3.244±6.76,P=0.000,泌乳素水平(PRL)治疗前后的数值分别为22.9±11.0,6.868.12,P=0.048,比较发现治疗组在降低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比例(NE%)、C反应蛋白(CRP),泌乳素水平(PRL)方面较治疗前均有改善,且组间比较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治疗组改善粉刺性乳痈的临床症状较对照组显著;乳痈方加减可降低WBC、NE%、 CRP、 PRL计数,改善情况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在治疗剂量下无不良反应。